大国工匠国家电网张黎明: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

发布日期: 2025-09-30

【人物名片】张黎明,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抢修班班长。38年来,他坚守在电力一线,用匠心守护光明,用创新服务社会,带领团队开展“可摘取式低压刀闸”“占位型驱鸟器”等电力技术革新500多项,获国家专利200多项。曾获“改革先锋”“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国网工匠”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八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始终记得父亲的叮嘱。1987年,从天津电力技工学校毕业的张黎明,怀揣着对电力技术的热爱,扎根电力抢修一线,以工匠之心坚守电力工人的初心,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蓝领工匠”,用矢志不渝的创新精神引领一批“创客”不断进步。

扎根一线的“技术尖兵”

  8月15日一大早,作为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保电共产党员突击队队长,张黎明带领队员们拿着红外测温仪,对保电现场的电器设备逐个检测,全面排查隐患。

大国工匠国家电网张黎明: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

张黎明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现场检查移动电源车接入情况。

  “会议期间,我们全程值守,每小时都会对电器设备逐台、逐线、逐点进行实地巡查,确保设备零故障运行,为重要接待场所筑牢能源防线。”圆满完成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保电任务后,张黎明说。

  张黎明扎根保电一线38年,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刚参加工作时,他白天跟着老师傅巡线抢修,下班后经常骑着车走街串巷巡线。他随身带着笔记本,记录供区线路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日积月累,供区内每条线路的参数指标、安全状况、沿线环境及用户特点,他都熟记于心。

大国工匠国家电网张黎明: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

张黎明(中)带领电力网格员深入社区检查移动共享充电桩使用情况。

  2万余次故障抢修、倒闸操作,张黎明始终保持零安全事故纪录。多年电力抢修经验,他凭“望闻问切”就能快速判断故障。根据停电范围、天气情况和线路状况等信息,他能迅速准确判断故障成因和故障点,做到事故诊断“一手准”,被同事形象地称为“抢修活地图”。

创新不止的“蓝领创客”

  “我们根据狭小空间、交通不便区域等带电作业难题,进行技术攻关,将机器人的电源和控制系统集成于皮卡车上,无需依赖斗臂车就能完成带电作业。”9月15日,张黎明带领创新团队成员对新一代单臂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样机进行调试检查。

大国工匠国家电网张黎明: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

张黎明和创新工作室成员研发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

  立足工作场所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张黎明将在电力抢修工作中摸索积累的丰富经验用在改进技术创新上,让工作更安全、更高效。

  带电作业被称为高空中的“微创手术”,难度大且存在风险。在日常工作中,张黎明萌生了“让机器人代替人干活”的想法。

  2017年,国内带电作业的智能机器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并无经验可借鉴。张黎明深入工作现场观察工友操作,同时带领团队广泛查阅资料、赴厂家调研、反复实验。

  从无线控制、鹰眼视觉系统到智能工装,从精准定位、自主规划到智能控制、安全防护,张黎明在抢修之余带领创新团队突破一个又一个难题,让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并发布该领域首个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国际标准。截至目前,该机器人已实现市场化售卖,并在天津、河北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应用,代替人工带电作业超过8万次,彻底改变了带电作业“高危、高强度”的现状。

大国工匠国家电网张黎明: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

张黎明带领创新团队研发“伞形”移动共享充电桩。

  依托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技术研发的成果,张黎明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国内首个乘用车领域多工位自动充电机器人、移动共享充电桩等创新产品,并在天津市推广应用。

  高压刀闸新型防护装置,将停电修复时间缩短至8分钟;“急修BOOK箱”,将高压故障平均处理时间由3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成为抢修一线员工随身必需品……立足日常抢修作业实践中的一次又一次尝试,张黎明带领团队持续开展技术革新,研发“可摘取式低压刀闸”等多项创新成果,也让他逐渐从一名“一线尖兵”成长为众人眼中的“蓝领创客”。

追求卓越的“引路先锋”

  9月10日,配电网高空绝缘作业平台项目凭借适用于全天候、全路况、安全稳固、用时更短的特点,荣获2025年度天津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一等成果奖项。这是张黎明依托创新工作室,引领更多“电力创客”不断创新取得的又一新成果。

大国工匠国家电网张黎明: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

张黎明与创新工作室成员交流研讨。

  2011年,张黎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他的创新理念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我们团队里的任何人有了想法,都可以写小纸条贴在创意墙上,大家一起‘头脑风暴’,这样创新的成果就越来越丰富了。”张黎明对创新工作室成员说。他将自己获得天津市“海河工匠”的2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鼓励创新项目研发和人才培养。

  在他的带动下,工作室形成了“地、室、坊”三级联动机制,累计开展技术革新500余项,获国家专利200余项,59个创新工作室、2000余名“电力创客”“蓝领创客”在天津电力星罗棋布,催生着竞进活力,结出了累累硕果。

大国工匠国家电网张黎明: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

张黎明为滨海新区老旧小区安装节能灯。

  张黎明还有一个特殊的“头衔”——国家电网天津电力(滨海黎明)心连心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2007年,服务队义务为老旧楼道安装节能灯具,先后点亮500多个老小区,惠及5000多户居民;与国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开展联创共建,共同弘扬“时代楷模”精神,在党的理论学习、重大活动电力保障、供电服务质量提升、电力创新研究等多方面开展互学、互帮、互促;他还推动“电水气热”公共行业党员服务队联盟入驻社区“红网格”,一次进社区就能解决百姓多方面需求,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如今,年过五旬的张黎明依然奔波在创新与服务的路上,他说:“我要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让更多青年员工投身电力事业,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