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王月鹏,共产党员,国网北京昌平供电公司线缆运检中心配网不停电作业室班长。27年扎根带电作业一线,带领团队完成带电作业2.7万余次,研发“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绝缘引流线支架”等成果,累计获国家专利20项,参与编写专业书籍5部、行业标准5项、企业标准3项。获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电网公司配网不停电作业首席专家、北京“001”号首席技师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王月鹏在10千伏泰陵园村线路开展带电作业消缺。   “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这是王月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职业生涯最朴素的追求。从密云山村走出的普通电工,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首席技师;从万伏高压线上的“手术师”,到带领团队创新突破的行业先锋,他和团队用2.7万余次带电作业、1.3亿千瓦时多供电量的实绩,生动诠释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极致专注成为带电作业专家   带电作业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作业人员需要在带电线路上完成检修、迁改、缺陷消除等工作。“再危险也得有人干!咱是学电的,咱不干让谁干?”1998年,刚从北京供电技工学校毕业的王月鹏,面对当时高危小众的10千伏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毫不犹豫地接下了重任。   彼时,配网带电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工具简陋,需要登杆后使用绝缘杆操作,而伴随的是万伏高压近在咫尺的危险。为了练就精准的操作能力,王月鹏跟着师傅苦练基本功。冬天,寒风刺骨,他在十几米的高空作业,绝缘服里只穿着单衣,戴三层厚手套将8毫米螺丝拧得严丝合缝;盛夏,他戴着护目镜、身着密不透风的绝缘服,豆大的汗珠流进眼睛却不能擦汗,还要保证每一个动作都标准规范。   极致专注,是王月鹏的职业习惯,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2024年,他当选北京“001”号首席技师时说:“要说有什么绝活,就是坚持,持之以恒地发扬工匠精神。”正是这份坚持,让他从一名普通学徒,成长为带电作业领域的专家。 创新实践破解技术难题   “企业是一所更大的学校。”王月鹏说。在他的办公桌、抽屉和工具袋里,《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供用电工人技能手册》等专业书籍里满是圈画标记,不同的标记分别代表了他已经掌握、研究重点和需要请教的内容。工作之余,他先后取得中国农业大学大专和北京交通大学本科学历,持续提升专业能力。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比赛是砥砺技能的磨刀石。2002年,王月鹏首次参加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比武,看清了差距和努力的方向。经过两年的刻苦练习,2005年,他一举夺得国网北京电力配电线路工技术比赛第一名。2006年,他参加全国配电线路工技能竞赛,获评“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2009年,他成为国家电网最年轻的带电作业高级技师。   2018年,王月鹏获评“北京大工匠”,并成立了“王月鹏大工匠创新工作室”。有了更高的平台,他如虎添翼,带领20多人的创新团队攻克多项带电领域技术难题。   “抱立杆型边相导线固定装置”“三种快装线夹及其安装工具”……一项项创新成果应运而生,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多年来,他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并把创新成果应用于实践。针对旁路引流线摆动隐患,王月鹏团队研制的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绝缘引流线支架将作业时长缩短三分之一;研制的10千伏全自动带电作业机器人,历时500天完成设计验证。 王月鹏在创新工作室向青年员工讲解带电作业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创新、一次次的难题破解,王月鹏逐步成长为国家电网公司带电作业专业领域技术高超、技艺精湛,善于解决复杂专业技术问题的专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王月鹏更注重将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技术规范、可复制的操作标准。他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研讨会上拆解移动电源车应用痛点,推动3项技术规范立项;累计发表论文19篇,参与编写专业书籍5部、行业及企业标准8项,为带电作业青年员工提供“入门指南”,为同行提供解题参考。2024年,他为国网专业授课培训1226人次,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同行。   2019年,王月鹏被评为国网工匠,2020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2022年当选国家电网公司首席专家。 履责担当守护万家灯火   “不因材贵有寸伪,不为工繁省一刀。”2018年,国网北京电力97岁离休老党员张琪在与王月鹏交流时写下的这句话,激励着他在工作岗位中精益求精。   北京重大保电任务多、责任重,每次重大保电现场,都有王月鹏的身影。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冒高温抢修重要保电线路。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他既是火炬手,也是国旗传递者,还作为保电人员,与供电保障团队在国家体育场封闭坚守42天,全力保障开闭幕式可靠供电。   202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供电保障中,王月鹏带领团队开展了934次带电作业。其中,在重点变电站扩建工程线路改造工程中,他克服复杂接入环境、多元并网同步难等困难,创新采用“跨区域协作+精准点位评估”带电作业模式,高效调配14台中压发电车,首次实现中压发电车并网发电,筑起了可靠的“移动电力屏障”。   只要是关系百姓民生的事,王月鹏都全力以赴。2025年高考前夕,北京持续高温,他创新采用“中压发电车+桥接法”带电作业法,带领团队从凌晨5点开始,鏖战9个小时,完成了10千伏线路抢修,保证了550余户居民的可靠供电。 王月鹏在成都大运会保电现场开展设备评估工作。   “师傅要求我们包绝缘毯像‘复制粘贴’一样整齐,因为干得标准才更安全。”王月鹏的徒弟、国网昌平供电公司青年员工杜炳超说。从业以来,王月鹏在带电作业领域共培养了12名高级技师、41名技师,将精湛技艺传授给带电作业岗位新人。   “我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应用到更多领域,带领同事研究出更多实用的创新成果。”王月鹏说。他以匠心为笔、以汗水为墨,在铁塔银线间书写新时代产业工人奋斗荣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