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大漠戈壁崛起绿电“蓝海”

发布日期: 2024-05-16

 

  5月15日是2024年全国低碳日,我们来关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人们常说,新疆是个好地方,新疆的煤炭资源、石油储量都居全国第一,发展传统的化石能源有着先天的优势。与此同时,2023年,新疆新增新能源并网2251万千瓦,超过过去8年并网的总和。今年4月,新疆新能源装机规模占到了新疆电网总装机容量的近五成,位居全国前列。曾经贫瘠的荒滩沙漠,一改往昔模样,正在变身绿电供给的蓝海。那么新疆是如何做到的呢?一起来看记者在一线的调研。

  “你好,新疆省调郭珂,一个电话会议,稍等一下其他省接入。”

  数据被实时传输到了乌鲁木齐的国网新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大发就是大考,调度值班长郭珂正在联系西北各省进行省间现货交易。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控制处调度值班长 郭珂:“第一个就是我们联系兄弟省份,就是西北其他省份,来开展省间现货交易。第二个我们通过疆内的一些手段,来进行新能源消纳。”

  2023年,新疆电网总装机容量达1.45亿千瓦。如此庞大且复杂电网的有序运行依靠的就是眼前这个超强中枢大脑。调度中心每天都会收到近千个新能源场站上报的大量数据,系统通过调度端的AI模型进行全网的风光功率预测,及时调整发电计划和电力调度控制。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水电新能源处处长 李国庆:“目前新疆新能源装机占比接近50%,而且今年会超过50%,那么它的波动性、随机性,还有这种无序性,对于预测来说就非常关键了。从2023年来看,我们风电和光伏的短期预测,准确率在96%左右。这个比照国标,应该是风电高了15个点,光伏高了10个点左右,在国网系统我们是位居前三的。”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李渝:“电力系统生产特点叫实时平衡,它的发、输、供、用是一体的,必须实时完成。这需要一个高度集约化的生产系统组织过程,随时调动发用两端资源,进行匹配和吻合。”

  “你好,阜康抽水电站闻毅。好的,收到。操作单位阜康抽水电站,操作内容阜康抽水电站1号机组由停机态转为发电态,出力300兆瓦,下令时间19点37分。”

  要让整个电网平稳运行,不让新能源电成为垃圾电,储能是关键。距离乌鲁木齐150公里外的天山深处,阜康抽水蓄能电站控制室也收到了国网调度中心的指令。阜康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中国西北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是新疆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眼下,他们收到的任务是利用新能源多发出的电,把水抽到高处进行储能。

  国网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总经理 付百令:“四度电抽水,发出三度电,所以我们的综合效率是75%。”

  抽水蓄能电站是目前最成熟、最稳定的大容量储能方式之一。阜康抽水蓄能电站通过落差484米的上下两个水库,实现电能的储存和管理,电力过剩时抽水储能,需求高峰时放水发电,就像一个巨大的绿色超级充电宝,支持它运转的则是一颗强大的心脏。

  国网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设备部机械班副班长 何文波:“现在我带你们去参观我们电站的心脏,这个心脏里面就像地下宫殿一样,特别壮观。这个隧道全长约1公里,过了隧道之后,就是我们电站的主厂房。虽然它看起来特别现代化,但其实我们是在一个山洞里。我们这个山洞高56米,大概有10层楼那么高。”

  设备运行转子开始运转,发电机组里的转子每分钟转动428.6转。就在这样的高速运行下,何文波用一枚硬币向记者展示了机组的稳定性能。

  国网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设备部机械班副班长 何文波:“这个我们在行业里面叫做立币不倒。”

  2023年,新疆年发电量4989亿千瓦时,发得出、用得好,还要送得走。新疆形成了“内供四环网,外送四通道”的主网架格局,在加大就地消纳力度的同时,全年外送的电量达到1263亿千瓦时,相当于全中国整整5天的用电量。眼前这片铁塔森林,就是±1100千伏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这也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直流输电工程。

  新疆到安徽3400公里,飞机需要飞行4个小时,而电能在7毫秒之内抵达。这一被称为“电力珠峰”的超级工程,经过了沙漠、戈壁、黄土高原等多种地貌,穿越百里风区,将沙漠腹地的绿色电力源源不断地送到繁华的华东地区。如今,“疆电外送”省份从最初的7个省(区、市)扩展到20个省(区、市),而这张网正在越铺越大。

  从哈密市区出发,经过戈壁,经历风雪,横穿天山,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外100公里的无人区里,11家企业的1300多名工人正在忙碌着。

  眼前这个热火朝天的工地是哈密修往重庆的“疆电外送”第三通道,额定电压±800千伏,起于新疆哈密,止于重庆渝北,全长2290千米。建成后,新疆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外送基地,形成外送规模超3200万千瓦的输电通道。

  国网特高压公司巴里坤换流站业主项目经理 李国满:“工程投运以后,每年可以向重庆输送超过360亿千瓦时的电量,其中新能源占比超过50%,可节约煤炭消耗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50万吨。”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清洁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今天的节目我们看到,新疆强实力、聚合力,一张新型电力系统助力经济绿色发展的巨幅画卷正在徐徐铺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需要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也需要体制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激发各方积极性,才能共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