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农人”耕作在希望的田野上

发布日期: 2024-03-28

    好雨知时节。春分过后,一场春雨滋润了三湘大地,田野染上点点鲜绿嫩青。3月25日6时刚过,戴宏被雨声叫醒。春雨贵如油,眼下正是育秧、翻地的关键期。他舒展舒展筋骨,出门开上旋耕机,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36岁的戴宏是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的种粮大户,种植了480多亩双季稻。

  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港中坪村,走进当地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察看秧苗培育和春耕备耕进展,听取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情况介绍,并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基层干部一笔一笔算投入产出账。他强调,我国有14亿多人口,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习近平总书记随后来到种粮大户戴宏家中,察看农机具和春耕物资准备。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戴宏激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家,让我倍感温暖、干劲更足。今年打算更新换代农机设备,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

3月21日,国家电网湖南电力东方红(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在港中坪村向戴宏介绍春耕春灌安全用电知识。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水稻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湖南的重任。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位于谢家铺镇的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是湖南粮食生产的样板。港中坪村党支部书记段德喜介绍,2016年,谢家铺镇规划建设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推平田埂,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负责为村子供电的黄土店供电所及时跟进,迁移田埂上、水田边的电杆,完成10千伏及以上导线绝缘化改造,助力“小田变大田”,方便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作业。

  政策的支持和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以戴宏为代表的一批“新农人”回到家乡,在广袤的田野上打拼新天地。

  戴宏辞掉了在广东一家印刷厂的工作,与父亲戴庆凡经营起家庭农场。和种田“老把式”的父亲相比,戴宏有胆识有想法,动员全家凑了十几万元购置了一台旋耕机和一台拖拉机,让家庭农场生产向前迈了一大步。此后短短几年间,从插秧机到抛秧机,再到植保无人机,戴宏家添置了全套农业耕作机械,农场种植规模也从50亩地扩大到480亩。

  “地不是越多越好,要求一个最优解。”戴宏认为,在这个“最优解”中,电力是个重要参数。2022年夏天,港中坪村经历了连续数日的干旱,当时正值“双抢”关键期,水库近乎干涸,水渠也抽不出水。“在最难的时候,供电所和村里通力合作,用三天时间打了三口机井。”看着汩汩清水流进田里,戴宏松了口气。田里装上了水泵,供电公司接通了三相电,让农田“水旱无忧”。

  3月25日中午,雨势渐小,一台台旋耕机将沤肥用的油菜花翻耕进土中。在秧田中央,一垄垄秧床已经覆上了地膜,等稻种长到10厘米左右,天气一转暖,农户们就要抓紧时间插秧了。

  港中坪村采用集中育秧方式:一种是工厂化流水线育秧,一种是地膜低拱育秧。“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稻种长得好不好,关系村民收成,也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现在是春耕春备关键期,科学育秧要有稳定电力的支持。”段德喜说。

  当天,来村里巡检供电线路的国家电网湖南电力东方红(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张永红带来了“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共建协议。张永红和段德喜分别代表供电公司和港中坪村签订协议,强化融合互促,协同开展供用电设施隐患排查、低压线路通道治理等。

  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良制融合,筑牢大国粮仓根基。2023年湖南现代农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1%,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出台了“配电网提质攻坚新三年”行动方案,推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农村电网网架结构。

  走在港中坪村,春雨绵绵,绿意点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近年来,村里实现村组道路硬化、电网改造全覆盖,自来水通户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100%。2022年,该村被评为“常德市美丽乡村”。段德喜希望港中坪村有更多看点,能将村子打造成集文旅产业于一体的花园式村庄:“我们已经提交了项目申请,到时候还需要电力大力支持。”“放心,我们一定支持!”张永红说。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