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公司:风吹稻菽千重浪 万亩良田好“丰”光

发布日期: 2024-08-29

 

”收割机行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天上的电线,家里用电有问题随时打我们的电话。”7月29日一大早,国家电网四川电力(泸县)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杨建红、周逊深入田间地头,来到海潮环都市农业示范园,巡视园区电力线路,开展安全用电检查,并向村民们讲解安全用电知识,确保村民收粮期间用电无忧,助力制种水稻收获“颗粒归仓”。

8.1 泸州公司.jpg

眼下,泸州市泸县制种水稻进入丰收季。连日来,在位于泸县海潮镇红合村的海潮环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里,村民们利用联合收割机、大货车等机具,抓紧收割、加工已经成熟的水稻种子。

海潮镇发展水稻制种已有20多年历史。2023年4月,该镇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启动了海潮环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通过平整土地、硬化机耕道、修建供水管网,打造了一万余亩高标准农田,发展水稻制种、中晚稻及油菜等农作物。

“去年干旱,我们这里丝毫未受影响,去年园区新建的3个大型提灌站可以把沱江水送到每一块田地。”海潮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波介绍,园区的快速建成和日常安全运转离不开供电公司的全力支持。2023年至2024年园区建设期间,国网泸州供电公司为园区配备专属客户经理,快速办理接电任务并主动帮助园区及时安装了各类电气设备。

“我们现在收割、烘干一条龙轻轻松松就搞定了,不像以前要看天吃饭!”在田里收割的红合村5社村民彭汝辉一边指挥收割机卸货一边说。待收割机把稻谷卸到货车上后,他立即将货车驶往不远处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进行稻谷加工。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加工坊里,三台大型的稻谷烘干机马力全开。村民们三五一组地利用打包机、封口机等设备将烘干后的稻谷装袋储存。杨建红和周逊对该中心内部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并向负责人交代了用电注意事项。

“我们园区是‘订单式’种植,不愁销路,种子公司提供种子并负责回购,高标准农田的制种比常规水稻每亩利润要高一千多元,因此园区建成后大家积极性很高。”在加工坊帮助村民生产的红合村第一书记刘洋说。

泸县海潮镇环都市农业示范园是泸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水稻制种的一个缩影。泸县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是长江上游同时具备两系、三系杂交水稻制种条件的最适区域。2024年,该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约2.86万亩,预计年产杂交水稻种子550万公斤。

为助力泸县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泸州公司主动作为,积极对接该县各类农业园区建设项目需求,坚持电力先行,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并充分发挥“村网共建”供电服务站作用,全力满足制种产业发展和村民加工生产用电需求。2022年以来,该公司共在泸县建设10千伏线路279公里,新建配电变压器320台、容量4.79万千伏安,为该县制种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支撑。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