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7时30分,晨雾还未散去,巴中市南江县光雾山镇槐树村落旗山社传来阵阵号子声。通往落旗山社的羊肠小道上,国网巴中供电公司19名作业人员,延着崎岖小路,卯足劲,抬着重700斤的变压器向陡峭的山岩上爬去。一旁,23名后勤人员背着工器具及生活物资同步前行。 他们这次的任务是将施工材料运送到10千伏溪大线落旗山支线6号杆处,为落旗山社“国奎家庭农场”进行电力增容。 落旗山社山势险要,未通公路,进出的唯一通道是宽度不足1.5米的榜山路,物资运送全靠人工和马帮。因地理条件恶劣,该社大部分村民陆续搬离此地。2022年,原村民陈剑锋瞄准该地自然生态优势,返乡带领未搬离的4户村民开办“国奎家庭农场”,以种养殖业为主,年产值120余万元。 两年来,农场规模不断扩大,新增铡草机、中药材加工等设备,原供电能力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他随即向国网巴中光雾山供电所提交了用电申请。 接到申请,巴中公司立即派人勘查现场。 “运输条件是这次施工面临的最大困难,上山路又窄又陡,车不可载,马不能驮。变压器上山,只有人抬。”巴中公司项目负责人张茂春介绍到,经过3次勘察、6次商讨,才确定施工方案。选用50千伏安变压器中重量最轻的一款,用4根抬杆、19个人前后错位纵向抬运上山。 实际运送比预期更加困难,山路因为前一天的雨还未干透有些湿滑,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地踩稳,稍不留神,就会滑倒。 10时,变压器抬运到了上山最险峻的地方——龙洞湾,近300米的z字形石梯坡度很陡,大约80度左右。作业人员除了主抬的16人,其余3人全集中在变压器后方,在用手稳住抬杆的同时,使劲把主抬人员往上推。同时,同行的6名物资运送人员则在上方用绳索栓住绳套往上拽,以防坡陡变压器往后坠。 行走在前面的现场负责人廖茂森则抓住旁边村民用铁丝固定在树上的围栏,找个落脚的地方站稳,不时帮助施工队伍调整抬杆角度,以便更安全的上山。 19个人花了一个半个小时才将变压器抬上龙洞湾。 上山全程3.8公里,上千道坎、上百道回头弯,每一道都是这么抬上来的。 14时20分,途径撑腰崖石梯路,石崖下容人通过的高度仅1.8米,作业人员猫着身子挨肩并足艰难向前。从进崖到出崖,150米花了10多分钟。 撑腰崖位于上山路程三分之二的位置,崖下能遮阴避雨,还有石阶能坐,村民出行上山都会在这停下来歇歇脚,因此称其为撑腰崖(伸腰崖)。 “大家都到崖下来休息一下,吃过午饭再继续走。”将变压器抬出崖后,廖茂森招呼大家一起休息吃午饭。 施工人员们固定好变压器便围了过来,边走边用衣袖擦掉脸上的汗水,又在衣服上揩了揩手后,接过廖茂森递过来的饼子一字排开蹲坐在石阶上,享受美味午饭。说是“午饭”,其实并不贴切,吃的只有油酥饼,配着矿泉水。 “油酥饼带点咸味,顶饿,又方便携带,是我们野外作业常备食品,只是吃着有点噎人。”趁着说话的功夫,张茂春拿起旁边的矿泉水大口灌进嘴里,瓶里的水瞬间少了一大半。 填饱肚子,稍作休息,廖茂森又指挥大家整装出发。 “慢点,这儿路窄弯急,旁边又是悬崖,后面的人步伐不能乱,靠里面跟到前面的人转,注意脚下,不要踩空了。”在青嘴上段,安全监护人吴文才说,他和另一名安全监护人刘远琳只要走到路比较险的地方都要一前一后时刻盯着每一名人员,确保他们顺利通过这段险路。 17时11分,经过近10个小时的艰难运输,变压器顺利到达指定位置。施工人员们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脸上汗水溋溋,直说不容易。 休息片刻后,施工人员们开始搭建帐篷。施工时间共两天,他们需要在山上住一晚。 “十多年前,这个村的无电地区电网改造就是我带队完成的。”躺在帐篷里,张茂春得意地向工友说,他已经“三战落旗山”。2011年无电地区电网改造时他曾带队在落旗山坚守了两个月,2022年上山为当地农户架设动力电,今天,第三次来,为农场用电增容。 奔波了一天,大家在闲聊中很快沉沉睡去。 24日6时许,巴中公司作业人员们伴着晨曦向6号杆走去,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组装变压器、敷设电缆、安装户表……经过近8个小时的紧张作业,4月24日17时许,新装变压器成功投运。 “这两天辛苦你们了,我一分钱没花,就给我牵通了动力电。”陈剑锋脸上满是笑容地说,电通了,农场年产值将增加20万元左右,他的发展信心更足了。接下来,他还将继续扩大农场规模,带领更多地村民奔上致富路。 18时,大家收拾好施工器具,拖着疲惫地的身子,柱着路边折来的树枝当拐杖柱着,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向山下走去。回头望去,山窝里,落日余辉光影下,炊烟袅袅的小木屋,那么的安静祥和……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