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15时40分,在成都市双流区新兴街道,国网成都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工作人员操作两台无人机从巡检车顶部飞旋而出,执行220千伏桃双一二线19号至20号杆塔的巡检任务。随着无人机的自主飞巡,现场画面、设备温度、树障距离、感知状态等信息实时回传,为线路的运行维护措施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这标志着成都公司自主研发的输电线路无人机移动巡检车正式投入使用。 15分钟后,无人机完成了巡检工作,自动飞回机巢,进行充电。巡检车同时搭载20组电池,提供大容量UPS车载电源,可满足4架无人机全天候不间断作业,大幅提高了无人机作业的续航水平。 这台输电线路无人机移动巡检车,又称无人机“小航母”,搭载省内首台车载电力无人机巢,具备“北斗动中通”“可视化指挥”“多机集群飞控”“实时智能监控”“移动智能充电”“WAPI无线通讯”六大功能。有了它,输电线路的无人机巡检从“一人一机”变成了“一人多机”,实现多机集群作业,巡检效率最高提升至现有水平四倍。 巡检车内配备一个“作战指挥室”,工作人员在这里操作无人机起降,并监控各种实时数据。后备箱里,藏着科技感十足的无人机巢,两层平台各架设了两部小型无人机,当一个平台完成放飞后,系统会旋转180度,再由另一个平台进行放飞。而撑起车身左侧的挡板,一个可视化智能指挥大屏立马呈现,各种信息一目了然、尽在掌握。 据成都公司研发人员杜永永介绍,巡检车目前可以同时搭载四架小型无人机,也可以搭载两架相对大一些的无人机。个头小点的无人机主要负责对架空输电线路进行精细化拍照、红外测温等,可以对发热缺陷等进行监控;个头大的是激光雷达扫描无人机,对输电线路通道进行快速三维测量,可以对线路下方的树和导线之间距离进行厘米级定位,从而判断线路下方的树障隐患,是否会影响线路稳定运行,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该车搭载‘北斗动中通’系统”,通过前期录入的输电线路定位坐标可实现无信号区自主巡检全覆盖,且无信号区传输速率超过4G网络,最高达每秒20兆。”杜永永说。这套系统突破了部分山区无人机作业信号无法覆盖的盲点,相比工作人员实地巡查,工作量和作业安全风险都大幅减低。 据悉,此次研发耗时10个月。目前,已受理/授权发明专利8个。下一步,成都公司还将研制更加小型化的机巢,成功后将进一步提高无人机规模化作业效率。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