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要花2个小时的巡线,现在用无人机10分钟就完成了。”1月17日,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对220千伏赤青线进行无人机自主巡检作业时说道。目前,绵阳公司已实现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轨迹采集全覆盖,标志着输电无人机规模化应用全面进入自主巡检新阶段。 为持续提升无人机规模化应用水平,扩大无人机巡检应用范围,绵阳公司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及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工作要求,专题部署将无人机自主巡检航迹采集、杆塔精细化飞巡、图像识别系统应用、管控平台数据治理等4大任务分解至绵阳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及六家供电单位,制定相应工作计划,落实任务到班组、到个人。 同时,全面组织输电运维人员开展取证培训,输电运检中心实现运维人员全员取证,各供电单位输电班组至少1名人员完成取证。配齐配足飞巡装备,适航区无人机配置率已达到1.7架每百千米,具备杆塔自主巡检、可见光通道三维建模、激光雷达三维建模、红外精准测温、线路异物清除等多类型作业能力。结合线路巡视周期全力组织开展现场飞巡,及时搜集问题,逐个进行“销号式”解决。采取“日通报、周例会”方式,对进度缓慢单位进行重点督导。 2022年,绵阳公司累计完成3352基杆塔自主巡检航迹采集,完成6678杆塔精细化飞巡、787千米通道可见光建模,完成2377张可见光缺陷图像识别系统上传,579张红外缺陷图像上传,实现了人员作业能力、巡检业务类型、线路覆盖范围“三提升”,为接下来无人机自动化巡检、智能化巡检打下坚实基础,助推线路运维模式向“立体巡检+集中监控”转型。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