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17时59分,500千伏榄普一线221号、239号接地线拆除,人员全部安全下塔,具备送电条件,国网四川电力超高压公司经过46天的努力,顺利完成500千伏榄普一线228号、234号改造工程,为±800千伏建苏线带电试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电力人风雨无阻 6月23日,500千伏榄普一线233号放线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难得有一天好天气,大家加把劲,争取今天多干点!”面对山里难得的晴天,现场建管人员田驰航十分兴奋。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就道破了“天机”。转瞬之间,豆大的雨珠倾盆而下,不一会儿,田驰航浑身上下全部湿透。“这样的天气我们都习惯了,从开工到现在,就没有一天没下雨。山里风大,等会雨停了把衣服晾在树上,一会儿就吹干了!”面对湿透的工作服,田驰航也懒得去理,这样的日子已经成为这一个多月来的“家常便饭”。 施工项目部里挂着一张晴雨表,上面记录着自工程开工以来每天的天气情况。从开工以来,几乎天天有雨,这给施工带来了许多麻烦。“最恼火的就是雨水太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现场建管人员李干介绍,由于下雨天气频发,导致地表水更加丰富,新挖的基坑内每晚渗水较多,最严重的时候会渗到1米多深,用水泵要抽20来分钟才能抽干净,特别是228号铁塔,要把护壁打好后才能继续开挖。为防止下雨时雨水灌到基坑内发生垮塌,每个基口上方都搭设了遮雨棚,遮风挡雨防泥石流。 本次改造按照避开地质滑坡点的原则,拆除原线路铁塔5基,在新路径上新建铁塔6基,展放导地线1.7千米。虽然施工量不大,但施工难度极大。现场处于风口,除了下雨,部分基础地质松软、运输道路多处塌方中断是改造工程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下过雨后,山路愈发难走。“因为天天下雨,道路泥泞不堪,走一步要‘嚓嚓’退半步,拔脚就像拔河一样吃力,无论是施工人员上山还是材料运输都变得更加困难。”为了加强改造工程效率,位于山沟里的233号铁塔附近停了一辆挖掘机,下过雨后挖掘机就开始平整路面,尽可能为材料进场创造条件。李干说,山里天气多变,现场常备了雨衣雨靴,遇上小雨或阵雨,他们就穿上雨衣继续干活。 把“擂”台摆在悬崖里 从布拖县城前往施工现场的县道有近50公里,看着手机上如鬼画符般的地图导航,不免发出阵阵感慨。车子在大凉山深处盘山而上,左边是高山,右边是深沟,车子在泥泞中拐来倒去,越接近施工现场,县道就变得越来越难走:从山上垮塌下来的大面积泥土,随处可见滚落在路边的巨石,以及整块沉降的沥青路面,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要注意行车安全。 从500千伏榄普一线235号放眼望去,整个改造区段尽收眼底。改造区段是典型的两山夹一沟地形:铁塔银线先是要从100多米的落差向下,在山沟里左右跳动,然后再冲上近40度的山坡翻越大山,途中还要多次跨越县道、10千伏电力线路和通信线。 由于山势坡度陡峭,新建的铁塔全部是高低腿设计,最大落差将近7米。“这一段地质灾害频发,你看这以前的旧铁塔,塔材都已经发生了弯曲变形。”李干指着正在拆除的铁塔说。 基础施工也是困难重重。基坑地质复杂,全是烂泥加岩石,必须要边挖基坑边做护壁,防止基础周围出现塌陷。为确保安全,施工人员需要做好全方位的防护措施。施工时,员工们要打好安全绳,在上坡侧搭建了防护网,防止因雨水或大风等导致鼔体的滑坡和滚石伤害,有效保证了安全生产。 披星戴月保安全 从5月下旬开始,建管人员丁凯和同事们已经在改造现场坚守40余天。“每天都是天没亮就出发、天黑了才回去,只要不危及人身安全,哪怕下雨也要干。” “我们在现场每个塔位都有专人建管,不仅要把控现场施工工艺、更是要保证现场安全。”丁凯一边介绍,眼睛却寸步不离地盯着塔上的作业人员。大到每一根塔材、小到每一颗螺栓,都是他们要关注的重点对象。“这段时间辛苦点,后面运维起来就轻松点!” 据介绍,为确保改造工作按期圆满完成,作业人员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和天气“打游击”,每天早上7时开工、晚上8时收工,只有在下瓢泼大雨时才稍作休息。现场建管人员同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同时上山,同时下山,天天到塔位盯人员、盯设备、盯安全、盯质量,确保施工紧张有序推进。 6月25日,随着500千伏榄普一线228号、234号改造工程顺利完成,500千伏榄普一线也将退出历史舞台,更名为500千伏建榄线接入±800千伏建昌换流站,肩负起为±800千伏建苏线送电的新使命,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送往江苏。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