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经过五个多月的反复调研分析、优化完善,《成都供电公司内部模拟市场深化运行方案》正式出炉,标志着该公司的内模市场运行正式进入了以“能算账、真算账、算好账”为特征的2.0版本。 据悉,成都公司自2019年起正式运行内部模拟市场,但因市场主体不完善、交易规则复杂等问题,运行质效有待提升。为此,该公司在今年对症下药,将具体任务化分解为5项二级任务、10个工作事项,深度剖析存在问题及根源,并结合“质效共建、强优川电”工作部署,以价值创造为目标,创新构建了“全层级覆盖、全价值传导、全要素发力”的全新内部模拟市场体系。 与1.0相比,成都公司2.0版本的内模市场强调结果导向,力求算好内部市场的每一笔经济账,以真实价值来衡量每个单位的贡献程度,从而到达调动全员主动积极性、提升经营管理质效的目的。 在2.0版本的内模市场运行机制中,成都公司首先构建起了“全层级覆盖”的利润核算体系,通过设置“市级1个+县级30个+班组级270个”三层利润核算单元,清晰界定人员、资产、成本、收入等要素,依托财务管控搭建数字化平台,自动获取业务系统中电量、人员、资产等数据,通过量化的最小单元价值实现“能算账”。 其次该公司还设置了“全价值传导”的两级内部模拟市场,通过差异化设置供电单位、业务机构、管理部门三种利润模型,创新构建容量电费传导非供电单位模拟收入及公共成本,搭建模拟交易平台引导内部人、财、物等资源合理配置,以全价值传导实现“真算账”。 同时,成都公司还建立了“全要素发力”的三维效益评价机制,通过“市—县、县—班组”将经营压力有效层层传导至一线员工,搭建“红绿灯”看板,按月“晒指标、比排名”,将评价结果按季纳入业绩考核、按年纳入增量效益成本及投资安排,与职工薪酬、成本预算和投资规模 “三挂钩”,通过激发全员创效活力来实现“算好账”。 下一步,成都公司将加快内模市场数字化转型深化运用,搭建内模数字化平台,结合经营实际,持续丰富市场内涵、优化运行机制,确保市场运行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