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脚下,前面雪坡有点陡,手电把前面探实了再走。”12月17日上午7时,天色微亮,四川省雅安市二郎山上,国网四川送变电公司泸定分部观冰小组3人正借着手电的光向康蜀三、四线疾行。 由送变电公司泸定分部负责运维的500千伏康蜀三、四线,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清洁能源送出重要通道,为成渝地区的城市供电提供重要保障。 近日,四川地区“断崖式”降温,随着寒潮来袭,海拔3000米的二郎山早已裹上厚厚的霜雪,身着橘黄色工作服的观冰小组,在皑皑雪山间亮眼而温暖。他们要在早9时30分前赶往康蜀三、四线85号塔和观冰站的模拟导线处测量覆冰厚度,取冰称重做好记录,以便当日进行数据对比。 气温已经低至零下摄氏度,积雪早已没过脚踝,每一步踩下去刺骨的冰渣就会反复剐蹭皮肤,时间一长小腿就会传来刻骨的刺疼感。 受高海拔、气候潮湿等影响,二郎山上的输电线路冬季覆冰尤为严重。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是二郎山地区输电线路防冰害的关键时期,为应对寒潮降雪等极端天气,根据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保暖保供任务部署,送变电公司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超前制定今冬明春输电线路防冰抗冰运维工作方案,对关键线路进行地毯式测温,锁定重冰区塔位,开展输电线路特巡特护,全面排查冰害隐患,保障迎峰度冬期间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风速3米/秒,湿度60%,模拟导线覆冰厚度8.8毫米。”一段时间缓慢探行后,观冰小组终于抵达康蜀三、四线85号塔位,林光全用风速仪、游标卡尺测量覆冰厚度、风速、湿度,用工具取冰称重,一旁的唐波双手有点麻木,止不住地微微颤抖,但他努力控制好笔尖着力,详细地做好每一条记录。 地面测量完成后,观冰小组立刻使用高原无人机开展通道扫描。“我们还会为无人机电池贴上暖宝宝,提前预热。”低温会导致无人机电池无法使用,无人机操作手周树荣已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随着无人机缓缓升起,在冰雪包裹的导线之间穿越,测量风偏距离、对地距离、杆塔倾斜度等数据,观察线路覆冰及通道冰雪堆积情况,辅助运维人员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融冰以及通道清理工作。 近年来,送变电公司运用无人机、红外监测、在线监测等科技装置开展输电线路巡检已成为常态,特别是在极端天气下,利用“立体巡检+集中监控”的运检模式,第一时间内掌握线路覆冰和设备运行的最新情况,全面排查冰害隐患,确保隐患缺陷早发现、早治理,保障迎峰度冬期间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