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特高压首例“八腿式”门型铁塔组立完成

发布日期: 2023-12-14

        “横担成功进位。”12月10日下午14时10分,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海拔2900米的二郎山林场内,3L003号塔位现场负责人方文的对讲机中传来塔材顺利进位的消息。随后,塔上4名高空作业人员立即开始螺栓紧固工作。随着最后一组横担吊装就位,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甘孜-天府南1000千伏线路工程(9标)顺利完成首基门型塔组立任务。该塔全高74米,总重404.22吨,是国内首例“八腿式”门型铁塔。

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是我国西南地区首个,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交流环网工程,建成后可每年输送清洁电能超过350亿千瓦时,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11.jpg

其中,甘孜-天府南1000千伏线路工程二郎山段起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干海子西,止于雅安市天全县白茶坪,路径长度23.251千米,新建铁塔75基,其中门型塔21基,线路海拔1800米至3100米。由于该标段线路处于无人区,地形复杂、地势险要,且二郎山上常年雨雾交加、气候多变,施工难度极大。

“二郎山区域施工条件极其复杂,这是特高压交流工程首次进入施工环境、技术、设计的三个‘无人区’,这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施工项目负责人刘嘉介绍。

据了解,这是国内首次特高压线路穿越二郎山60毫米特重冰区,传统的呈正方形分布的四条塔腿作为支撑结构设计已不能满足其覆冰后的荷载要求。为保障工程进度和人员安全,该工程创新性地采用了8条腿设计的新型门型塔结构,相当于增加了一倍的承载力,以应对二郎山的极端低温潮湿恶劣气候。

“8个塔腿的根开、高差必须控制精准,否则铁塔组立时,两个子塔的中横担无法对接到位。”现场负责人方文介绍说。

为确保门型塔组立顺利开展,工程施工项目部从基础开挖及浇筑阶段,便安排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驻守现场,严格控制及验收地螺根开和基面高差等各项关键数据,确保与设计相符。同时,针对二郎山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施工项目部通过物资保供、临设保暖、通讯保通等措施,确保无人区内施工人员穿得暖、吃得热、睡得好,为现场安全生产做好保障、为门型塔顺利组立奠定坚实基础。

22.jpg

“我们在现场采用T2D96型落地双摇臂抱杆组立门型塔,依次组立两个子塔,最后吊装横担实现合拢。”项目总工程师余东在现场介绍道。

为高质量完成国内特高压首例八腿式门型塔组立,工程施工项目部自拿到铁塔设计图纸后,详细研读门型塔设计特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深入分析门型塔组立施工的技术条件、施工进度、资源配置等,结合自身装备能力,明确装备的主要技术参数,最终形成施工方案。

“这种方法避免了采用两副抱杆组立时产生的相互干扰、大量高空作业等安全隐患,优化了铁塔分部工程的施工组织,为铁塔施工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余东介绍说,“同时,我们在组立全过程详细记录各项施工参数,以形成门型塔组立工法,为后续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自10月28日3L003号门型塔开始组立,经过44天奋战,建设者们顶着自然条件变化形成的巨大压力,展开了与大雾、断崖式降温等恶劣天气及各种困难的拼搏较量,顺利在预计工期内完成了国内首例门型塔组立作业。

“门型塔塔材起吊是本次施工的一次重要尝试,两台绞磨要保持匀速、同步牵引,同时还要保证双摇臂抱杆受力平衡。否则,就会有抱杆倒塌的风险。”刘嘉介绍,在后续铁塔组立过程中,施工项目部还将通过专项督导和驻场协调等方式,把控关键风险点,对塔材运输、抱杆组装及吊装工艺进行全过程安全管控。

截至12月11日,甘孜-天府南1000千伏线路工程二郎山段已完成基础浇筑84%,组塔作业正在陆续铺开,工程预计将于2025年正式投运。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