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四川将成今年特高压建设主战场

发布日期: 2022-03-16

1.jpg

四川省政府日前正式印发的《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四五”将建成雅砻江中游至江西、白鹤滩至江苏、白鹤滩至浙江等±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建设金沙江上游至湖北多能互补外送特高压直流工程。

记者采访获悉,除了开工建设的特高压工程外,多个特高压研究论证工作启动。国家能源局刚刚启动西北区域“三交九直”等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和配套电源一体化方案研究论证工作;《规划》提出,研究规划与西北电网连接第二通道,研究布局藏东南和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入川接续转送特高压工程。重点推进川渝电网特高压交流目标网架建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告诉记者,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大背景下,新能源的消纳和输送依赖特高压“高速路”,提速建设特高压,将提升新能源优化配置能力。

能源大省亟需特高压护航

四川既是经济大省也是能源大省,水电装机居全国第一。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实施,水电调节能力总体较弱,具有年调节能力的水电不足10%,电力供需丰枯、峰谷矛盾并存。“为解决这一难题,四川省现在的特高压电网建设相关政策才会密集出台,投资建设才能持续落地。”业内分析师直言。

根据《规划》来看,四川人均用能、用电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季及以上调节能力的水库电站装机不足水电总装机的40%,调节能力不足,丰枯矛盾突出。电网适应资源逆向分布的能力需进一步提升,源网发展需进一步协调,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尚有差距。

记者从国网四川电力获悉,由于我国规划的风光大基地主要分布我国的西部和北部等地区的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从国家能源局的发展规划上来看,是要将西部能源基地的电往东部沿海地区送,同时“十四五”及后续时期,四川省内电源装机将继续增加,但电力需求的增加速度将大于省内电源的支撑力度。

基于上述多种因素,四川省经济发展亟需特高压“保驾护航”。

今年开工项目集中在四川

记者了解到,与四川毗邻的西藏、西北清洁能源资源极其丰富,是保障四川电力供应的重要电力来源。西藏水电资源量居全国第一,光伏开发潜力巨大,而本地负荷体量小、主要靠外送消纳。四川位于西藏外送电的必经之路,随着本省电力需求的持续增加,已建和将要建设的多回特高压直流通道,可通过新建西藏—四川电力通道引入西藏电源接续送电。“一方面,可保持‘西电东送’大通道持续输送清洁电力,保证中东部地区电力供应;另一方面,也可提高省内电源支撑用电需求的力度,基本满足‘十五五’时期负荷中心电力增长需求,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落地。”国网四川电力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谈及《规划》中的西北来电电力通道规划论证工作,记者从国网四川电力获悉,规划建设西北—四川第二通道,除可保障四川电力供应、促进清洁低碳,丰水期可将四川清洁电力送至西北地区,更能提升运行灵活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扩大四川和西北“水火风光互济”规模,增强日内西北光伏白天大发或四川水电夜间低谷时段的消纳范围和能力,增强电网调节性能和运行灵活性。

“特高压建设的重点一直是直流,交流特高压只是补充。”国网特高压不愿具名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在建的项目正按计划推进,今年特高压建设的重点在四川,开工的几个大项目基本上都在这边。”

记者自国网四川电力还了解到,雅中—江西工程已于2021年6月启动投运。白鹤滩—江苏工程计划2022年6月低端投运,12月高端投运。目前白鹤滩—江苏工程已基本全线贯通,正开展消缺验收工作。去年7月核准的白鹤滩—浙江工程,目前已进入组塔转序阶段,计划今年12月双极低端投运,2023年6月双极高端投运。

“因金沙江上游到湖北特高压直流工程尚未核准,所以目前暂无开工建设时间表。”上述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变电换流容量3.4亿千伏安,总投资3800亿元,较“十三五”特高压投资2800亿元大幅增长35.7%,特高压领域将迎来加速期。

上述国网特高压公司人士对记者坦言,特高压建设由传统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同时完成的概念和运行模式,逐步向源网荷储协调互动的非完全实时平衡转变。“为有效支撑各种新能源开发利用和高比例并网,实现各类能源设施便捷接入,需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步伐,尽快建成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

记者独家了解到,未来特高压建设工程建设将强化科技创新,在世界上将首次研发柔直+常规的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发应用能够快速实现毫秒级能量平衡的可控自恢复消能装置,将特高压直流馈入由依赖电网转变为支撑电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