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800千伏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川2标段无人区主体施工完成,这一重大控制性节点的攻破,为白江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无人区位于四川大小凉山交界处十八介子山,线路全长15千米、新建铁塔48基。工程沿线山势陡峭、最高海拔3300米、最大覆冰值50毫米,最大落差1800米,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大雪封山,加上暴雨、浓雾、大风等天气影响,有效工期不足6个月,是整个工程的关键制约点之一,也是四川段难啃的硬骨头,必须赶在大雪封山前完成主体施工。 劈山筑路 快速打开工作局面 无人区山连着山、沟套着沟,时常云雾缭绕,瞬时风力可达10级,在这里建电网就像“在云端跳舞”。无路、无水、无电、无信号……工程伊始,诸多难题就摆在建设者面前。 今年3月,9名施工人员进场复测塔位,当时山上全是齐腰深的积雪,有时刚上山就漫天风雪,20天才完成46基铁塔的复测。N0565、N0566号塔位于山脊上,因积雪太厚,直到5月中旬冰雪融化后才得以复测。 公路不通就如同动脉栓塞,要解决4万多吨材料和重型机具到位难于上青天。“工程慢不得等不得,必须快速打开工作局面。”施工项目部经理虞佳旻说,虽然修路困难重重,但大家都干劲十足,选址、开挖、筑路……经过30天的艰难作业,终于修筑了10千米的盘山路,直达无人区制高点N0564号塔位。 盘山路不仅是建设路,还是村民致富路。无人区山脚下的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山上的竹笋、菌子、天麻等珍贵山货,以前村民们要5天才能将采到的山货背下山,现在当天就可以用摩托运下山。“山货因新鲜价格可以卖得好,有时一天能挣600多块钱。”提起盘山路,村民立克达石眉飞眼笑。 然而无人区山高谷深,盘山路不能一一修至塔位,项目部通过架设42条货运索道,负责除N0564外所有塔位的材料小运,形成有效运输网络。虞佳旻介绍,无人区的路陡而险,在索道未架设完成前,施工项目部先后请过4个马帮运输材料,但一看到险峻的山势都摇头拒绝,“这种路,骡马都不敢走,给再多的钱也不干。” 与此同时,施工项目部在无人区安装了3台可供对讲机使用的简易电台,引流山泉水为施工用水,配备28台发电机,解决现场信息不畅通、无水、无电等难题,保证了人员、工器具、材料和项目管理的快速到位。 分秒必争 两个月才下一次山 雨雾蒙蒙是无人区最明显的气候特征。“无人区几乎没有无雨无雾的天气。”施工班班长邓光明说,施工期间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与天气抢时间,工程的每一步进展都异常艰难。 为节省单边近4小时的路程以保障工程进度,施工人员就在山上搭起帐篷作为临时驻地,随时与天气打时间差,延长每天的有效施工时间,“我们差不多两个月下一次山,每天都弥足珍贵。”邓光明说,无人区的天气说变就变,只有见缝插针地施工,用好现场的每一分钟,才能保证进度不滞后。 环境潮湿、云雾相绕、山风刺骨……这是扎营在无人区面临的残酷现状。除了艰苦的条件,蚂蟥时常侵扰、手机只能当闹钟用也是极大的心理挑战。但是,建设高峰期,无人区依然驻扎了24个班组、600名施工人员,他们分秒必争,一刻也不耽误。 战天斗地 赶在大雪封山前 工程建设处处都充满挑战。基础全是坚硬的岩石,无人区禁止爆破,十几米深的基坑只能依靠人工一点点挖掘。为保进度,施工项目部将每个班组人员增至25人,实行两班倒昼夜施工,即使这样,一基基础依然需要40天才能完成。其中N0565、N0566号塔位于山脊上,单基混凝土方量656立方米,分别用了2个多月时间。 无人区铁塔主材最重达1.8吨,搬运、吊装极为困难。塔位均为大坡度、大高差地形,部分塔位最大坡度超过50度,作业面异常狭窄,无法堆放材料,塔材只能用索道运送一根组装一根,加上经常下大雨,20天才能组立完一基铁塔。其中N0565号塔重304吨,30个人用了40天才组立完成。 无人区最大落差1800米,目及之处均是悬崖峭壁,一台设备都放不下。“张牵场布置,可谓是千辛万苦。”放线施工负责人朱荣昌说,N0564号塔张力场,是施工人员用十字镐一点点平整出来的,完全是在山尖上拼出的一块地。 10月中旬,工程转序放线,而无人区早已提前入冬,气温不足6摄氏度,现场寒风刺骨,施工人员必须冒着严寒在雨雾中架线施工。 到了11月,更是刮起了刀子风,气温骤降至零下2摄氏度。“大家再加把劲,务必在2天内完成紧线施工,为附件安装节约时间。”邓光明说,天气越来越冷,冰冻天气说来就来,必须加班加点施工,赶在大雪封山前完成建设任务。 每一道难关,每一个困难,施工人员都咬牙坚持。“一切都值了。”如今主体施工完成,望着横跨无人区的银线,虞佳旻满脸笑容。 信息来源:特高压工程建设指挥部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