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文】米仓山里七里香

发布日期: 2021-05-26

        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展现在党的领导下四川电网取得的辉煌成就,公司已开启“百年光辉史 奋力再前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稿征集活动。本次征文体现对党的坚定信仰和深厚情感,着力反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电力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回顾四川电网建设成就,生动展现电力员工听党话、跟党走,艰苦创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颂扬电力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重要贡献和突出作用。欢迎广大员工踊跃投稿,积极参与征文活动。

我叫杨奇国,是国网广元供电公司2015年派驻广元市朝天区羊木镇新山村的第一书记。2016年,在参加四川省委组织部培训时,有幸参观了成都的战旗村,农村改革的样本一直铭记在心。2017年11月,第一次主持召开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会议,听到广元市旺苍县三江镇战旗村的熊月发言,心中一愣,战旗村?这个和成都战旗村同名的村子到底是个啥模样?我真想去看看。

熊月是国网旺苍县供电公司帮扶三江镇战旗村的第一书记。初次见她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个子瘦瘦小小的,戴着眼镜,斯文却不文弱,说起话来语速很快,思维敏捷、条理性强。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会上,她的发言让所有人记住了这个位于四川北部山区的三江镇战旗村。“战旗村距离旺苍县城40公里,山高坡陡地势不好,村民收入以外出务工、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为主。全村735户1927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350人,其中因病致贫74户181人、因残致贫21户65人……”她没有看一眼稿子,所有情况讲得清清楚楚,数据丝毫不差,声音特别宏亮。

旺苍县三江镇战旗村是旺苍县公司帮扶的一个非贫困村。2015年,我作为第一书记在国家级贫困村帮扶过32户贫困户,战旗村这样一个非贫困村,贫困户126户,我知道这里的难度有多大。

(一)

三月的阳光显得格外温暖,旺苍的天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也格外的蓝。联系熊月后我从广元乘坐客车过去,越过九华岩、过大石、元坝,蓝天白云下,苍黛山谷间漫山遍野的蒜瓣花、七里香,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原计划在旺苍等我一起到村的她,半路上打来电话说,当天不巧要开个会。对于曾经在扶贫一线工作近5年的我,完全理解她的忙碌。

2.jpg

与熊月打了照面之后,我和她一起去村里走访。车子在蜿蜒的乡村公路盘旋。

“平时我和工作队员下队都不坐车,走路到户,倒不是怕公路陡峭,主要是难得停车,你看,这湾几户,那湾几户,开车又不好调头,两条腿走路,既锻炼了身体,又与乡里乡亲照个‘熟脸门’。扶贫工作最关键是要懂得村民的心里想啥,然后去帮助和化解他们的困难,成为他们心中的亲人。”她停顿了一下,“煤矿和矿山遗留的问题确实有点多!但从我们帮扶以来,脚踏实地,能与村两委凝聚成一根绳,一件一件地解决,也给了老百姓一个心安。”

车刚停稳,路边一个背着比身躯大一倍的背篼的农家妇女迎面而来,熊月开口便问:“何益香,去割菜籽?赵国强呢?”我以为这个女人要回答赵国强的去向,“赵国强!赵国强!有人找你,快回来!”本来寂静的山沟内,何益香大嗓门的声音响彻云霞……喊了10多声,没听见回音,她说:“我喊不答应,你打电话嘛。”说完,一转身,径直背上背篼里的水壶和一把镰刀往坡上走去。熊月介绍,这是8组贫困户赵国强的妻子何益香,属于智力残障。到何益香家里去的时候,指着熊月问她:“认识吗?”她说熊月是共产党派来的。再问一次“认识吗?”她说是来帮他们的。问具体叫啥名字,她拉着熊月的手,指到墙上贴的“明白卡”,能准确找出第一书记熊月的位置。

(二)

何益香和赵国强的家是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夫妇俩的身高都只有1.4米左右。在评为贫困户之前,由于劳动力弱收入低,住房墙穿壁漏。2017年村里硬化通村组公路,要占用赵国强的包产地,村组干部做工作他始终不同意,因为是必经之路,路的两头都修好了,就等他开口同意。他说了不行就不行,称土地就是命根子。

熊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等赵国强气消后,耐心解释,这条路不仅仅是通村组的交通公路,也是连接山上产业的要道。熊月耐心细致给他讲: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村规划要在山上发展肉牛养殖产业,要想富,先修路。如果路通了,你在山上养殖肉牛,不是就很轻松地卖出去了吗?思想工作做了数天,连续跑了七八趟,赵国强终于同意公路从地里过,这也为赵国强易地搬迁创造了条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帮扶队和村委为赵国强易地搬迁选址沟通协调。2018年,赵国强顺利住进山腰75平方米功能齐全的新房。

真情帮扶,点亮了赵国强的心灯。他通过产业扶持和小额信贷发展肉牛养殖,2019年规模发展到7头,产值达6万元以上。他还养了一头猪,稻谷、玉米、油菜等产量上千斤,不愁吃也不愁穿,用上了自来水,家里农机应有尽有,还购置了平板电视,儿子赵正满也通过技能培训在成都当上了专业水电工。

“赵国强还有一颗感恩的心,2020年春节时,他自己宰杀了一头牛,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卖给村民过年吃,我们村的老百姓都说赵国强不简单,知恩图报,让左邻右舍用猪肉的价格吃上了牛肉。”谈起赵国强,村主任何晓东竖起了大拇指。

“现在党的政策好,电力公司帮扶好,熊书记贴心!村干部也给力!”赵国强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三)

顺着蜿蜒水泥路面走了几分钟,再顺着木桩围成栅栏的一块菜地前行,转了2个弯,来到一栋上世纪70年代川北典型民居的院子。院坝和街沿都硬化成了水泥地面,青瓦白墙,木头墙板也刷上了朱红色的油漆,干净的院落一层不染。“赵兴举,在家吗?”熊月进院就吆喝起来,“在哟,熊书记啊,马上出来。”人还未露面,声音从屋里传出来。一阵滑轮与水泥地面摩擦的声音从灶房屋响到斜房屋,吱呀一声,门开了,一个精瘦的老人坐在一个自制的轮椅上出来了。两张厚木板在两个厚厚木方的支撑下,用铁丝捆起来固定成一个板凳,上平面坐人,下平面用4个滑轮固定在木板的四角上。与其说是轮椅,我看叫移动的板凳更合适。

3.jpg

我忽然有种被刺痛的感觉,便顺手拿出香烟取一支双手递给赵兴举,“我不抽烟,领导,谢谢了。”他快速伸出双手示意,粗糙的手指已经有些变形了,但眼睛里露出快乐的光芒。我点起一支烟,坐下来,说明来意,说我不是啥领导,也是普通老百姓,和您聊会天。“有残联发给你的轮椅吗?”我小心翼翼地打开话题,赵兴举说,“有,熊书记帮我领回来的,但这种轮椅只能在这院坝里用,平时没事在家的时候我就拿出来用,上坡干活就没法。我自制的这个更方便,能下地干活。”

打开话匣子,赵兴举也不那么腼腆了:1975年初中毕业,77年高中毕业,80年到84年在战旗小学代课。赵兴举谈起这些往事,脸上闪出幸福的光芒。“都是农村出来的,来,整支烟。”我感觉他年轻的时候应该抽烟,他犹豫了一下,感觉我不是外人,就热乎地抽了起来。递烟是促进农村工作的催化剂,给予双方一种平等交流的氛围,基层很多难事,都可以在这种掏心的交流中化解,群众看重的是平等和尊重,只要公平公正,群众没有不服你的理由。

赵兴举是村里的五保户,独身一人,享受了政府的C级危旧房改造政策。他年轻当代课老师的时候,因类风湿导致腿部弯曲,学生都叫他“拐腿老师”。一来自卑,二来也怕教不好学生误了他们的前程,所以4年后他就直接回家务农了。那时还能背60斤粮食走3公里山路到村上的磨坊加工,2010年3月下肢瘫痪,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在熊书记的开导下,他乐观豁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不想在镇上的养老院去吃现成,说农村的空气好,自己还能种上半亩地,想吃啥都有,扯个葱葱蒜蒜,苗苗上都还有露水。

“非贫困户里的低保户、五保户,还有近一年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有致贫风险的边缘户,都是我们驻村帮扶关注的对象,只有我们与村两委一道用心服务,做好他们的工作,防止他们坠入贫困户的序列,也是我们扶贫工作的重心之一。”熊月介绍道。

赵兴举老人危旧房改造后的房屋,清洁干净的朱红色油漆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温暖的光芒,熊月书记和赵兴举老人都满脸微笑,三束光汇聚在一起,映红了战旗村赵家湾蔚蓝的天空。

(四)

脱贫攻坚是一场真枪实弹、常抓不懈的硬仗。全村126户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并不意味着卸下了担子。旺苍县公司摘帽不摘责任,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统揽进公司的全局工作来抓,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发展。

战旗村发展了核桃、黄茶、楠竹以及养殖等产业,带动全村大部分群众参与,其中贫困户就占了大半。就业培训、易地搬迁、危旧房改造、厨卫改造、教育普惠政策和贫困户教育扶贫,一件一件兑现,村民的心暖了,干群关系和谐了。基础设施投入大,环境变化大,环境变了,乡村的风气也要跟着变。熊月与两委同步开展“志智双扶”工作,大力培育文明新风,每年评选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等,用身边的典型人物感染和传递正能量,让全村人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就在熊月给我详细介绍情况的时候,坑坑店的贫困户何秀英打电话找她,说割麦子还早,问能不能帮她在旺苍城里找个饭馆临时挣几个月现钱。

战旗村在精准扶贫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活更加便捷,全面实现了旺苍县委、县政府的“房前屋后庭园化、村落民居整洁化、产业发展特色化、农村服务体系化、基层治理法治化、新风培育常态化”的目标。

看着村里忙碌产业发展的人们,熊月一脸笑容,像极了米仓大山正在绽放的七里香。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