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巡礼】大德如阳 书就光明篇章

发布日期: 2021-05-18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高新共产党员服务队1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四川电网走过百年历史,共产党人在电网建设中留下了光辉足迹。为引导激励广大干部员工坚定不移落实国网公司“三新、四坚持、三以、六更加”要求,深入实施“12333”发展战略和“十讲十增强”总要求,按照“六个聚焦、六个推动”、实现“六个新”的“十四五”发展总体安排,奋力实现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即日起,新开设“百年巡礼”专栏,献礼党的百年华诞,敬请关注。

时隔34年,德阳广汉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神秘莫测的巴蜀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再次让世界目光聚焦中国西南这片神秘的土地。

德配天地,可御万物。3000年前,古蜀国人精湛的技艺展示了这片土地与生俱来的制造天赋;3000年后,电力为德阳成为西部工业重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保障,智能电网的建设让智造强国的梦想在这里根植生长。

AA.jpg

电网挑起德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梁。德阳,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全国第一,从白鹤滩水电站全球最大百万千瓦水轮机组,到福建兴化湾亚太地区最大海上风电机组,从国产大飞机C919、神舟飞船,到华龙一号、极地号钻机,德阳制造走遍全球。

在国之重器的背后,是德阳电网在新时代奋进征程中的崛起。

起步:设备差技术落后

今年86岁高龄的彭良田老人,是国网德阳供电公司一名退休员工,曾多次参加四川电力史志资料德阳部分的编撰工作,对于德阳电网发展史上那些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他依然记忆犹新。

彭老先生说,1922年,广汉驻军在县城开设弹药生产工厂,安装了1台25千瓦的发电机,这是德阳人民第一次见到电灯。到1949年解放初期,德阳市所辖各县,火力发电厂仅有4座,总装机容量147.5千瓦,水电厂仅有两座,总装机容量110千瓦。设备差,技术落后,电能质量完全不能得到保障,装了电灯还得配备煤油灯,电灯亮度极其低,那时人们嘲笑供电单位为“点灯公司”。

1958年,国家进行“三线建设”,德阳作为机械、化工、建材基地,四川省委决定新建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

1959年11月,110千伏德阳变电站建成投运,标志着德阳地区电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发展:“三大厂”投产

3月中旬,倒春寒过后的德阳气温回暖,阳光普照。德阳城区的旌湖水上波光粼粼,百鸟争鸣。在珠江桥头小广场上,一群老年人伴着音乐跳起了舞。这一派城市美景来之不易,是多少建设者们用自己的青春和不懈奋斗所换来的。

1965年11月4日,邓小平第二次来到德阳视察,从第二重型机器厂到东方电机厂途中,他欣慰地说:“这已经是一个工业城市了。”他嘱托:“要把工业和城市搞好。”

1964年,四川率先展开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三线建设”,德阳成为全国“三线建设”重点县之一。第二重型机器厂和德阳水力发电设备厂(后更名东方电机厂)被列入“三线建设” “歼灭战”行列。为保障德阳建成“国家级重型机械、发电设备”基地,1966年9月,德阳绵竹汉旺镇新建了东方汽轮机厂。

1978年,“三大厂”陆续投产后,构造了以哈尔滨、上海、德阳为中心的中国重型机械、发电设备制造业新局面。伴随着“三大厂”的落地,德阳电网在中国重工业发展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电力的保障,为更好服务地方发展,1984年德阳供电局成立。当时的德阳电网,拥有35千伏变电站7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总容量为19.8万千伏安,主网售电量5.66亿千瓦时。电网供电能力已完全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的需要。

BB.jpg

军绿装、蓝布衣。那年,在简陋的会议室内,德阳第一代电力人召开了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会上,加快电网建设的冲锋号正式吹响。

“那个时候条件太差,建站、架线都靠人工,大家一不怕死、二不怕累,就那样干……”德阳供电局第一任负责人周光鑫想起当年施工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德阳公司成立3年后,1987年11月17日,德阳第一座220千伏五里堆变电站建成投运,该站作为电源点大大改善了当时德阳严重缺电的局面,促进了德阳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提速:电网建设进入“快车道”

电网的生长和延伸始终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座座变电站投运,一代代德阳电网人用青春和坚守铸就强国梦。

2005年 7月25日,德阳第一个500千伏变电站—谭家湾变电站启动投运,翻开了德阳电网建设史上新的一页。

DD.jpg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袭击四川。德阳工业直接经济损失415亿元,德阳电网同样遭受重创。震后,国网德阳供电公司马不停蹄全面完成电网灾后重建,为德阳企业全面恢复建设、扩大生产保驾护航。震后10年间,德阳工业在可靠电力保障下重建、崛起、发展。东汽、剑南春集团、宏达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从灾难中走出,顽强重生。

“十二五”是德阳电网投资力度最大、建设速度最快时期。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在德阳先后投入电网建设资金45亿元,建成了以500千伏谭家湾和什邡变电站为核心的3个220千伏双环网,为全市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三五”期间,德阳公司与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累计投资21.39亿元补强农村电网,以“德电之为”助力“地方之治”;以“一乡一册”规划引领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用坚强的电力保障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该公司三夺同业对标桂冠,业绩考核位居全川A段,首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电能替代、综合能源服务、数据增值等新兴业务取得重大突破,职工劳动生产率较“十二五”末实现翻番。突出党建引领,大力实施“先锋引领”工程,打造“鲁鹏志愿者联盟”,以党建名片点燃“红色引擎”。战疫情、抗洪涝、援灾区,央企“顶梁柱”作用有效发挥。

2020年,德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2404.1亿元,经济增长量达到68亿,工业经济总量连续18年位居四川省第二。

护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拉开恢弘序幕,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先行强势推进。德阳继“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后,迎来第三次重大历史机遇。

3月24日,在德阳北部的110千伏拱桥变电站正式开工建设,拉开了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电网工程序幕。该站建成后将成为德阳城区北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充电宝”,为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强电能保障。

EE.jpg

德阳公司从建立到发展,售电量从5.6亿千瓦时到突破120亿千瓦时,变电站由11座增至141座,变电容量共计14447.7兆伏安,35千伏—220千伏输电线路289条,总长2858千米。

“十四五”既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德阳公司明确了“十四五”发展思路,发力建设安全、精益、数智、质效、先锋“五个德电”,坚持强基固本和提质增效“双向联动”,推动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德阳电力以其突飞猛进的速度,为这个被称之为“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的工业城市源源不断地注入着新的活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