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攻坚】鏖战“两岸” 保白鹤滩水电送出

发布日期: 2021-04-30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白鹤滩接网与杨房沟送出、雅中特高压等工程投运,以及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将以“6·30”为重大节点,各参建单位开始打响百日攻坚大会战。在此过程中,“新四直”等工程建设将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和改变,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碳中和”示范区将打造四川能源互联网实践新样板,为挖掘先进典型,讲好工程故事,弘扬党员先锋精神,展现攻坚克难的壮丽画面,本网推出“百日攻坚”专栏,敬请关注。

行驶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乡道,目光不远处,银色的铁塔耸立山间,朝南北向绵延起伏。顺着一座座铁塔追溯,会发现它们共同的起点——已正式下闸蓄水的白鹤滩水电站。

将白鹤滩水电站发出的电通过500千伏线路接入四川电网,是这些铁塔和银线目前的主要任务。待2022年布拖换流站投运后,它们还要将清洁能源输送到江苏、浙江等地。从空中鸟瞰,758基铁塔“兵分两路”,分别从白鹤滩电站左、右岸出发,穿越凉山州西昌市、昭觉县、布拖县、宁南县,足足有200多公里长。

修改3.jpg

这是一项总投资超过23亿的“史诗级”工程,也是一场势不容缓、荆棘载途的“硬仗”。

随着工程进入攻坚阶段,数千名电力建设者奋战在群山之中,组装铁塔、展放导线、安装附件……数百公里的施工线上,尽是一片忙碌景象。

跋山涉水 倍道而进

清晨从布拖县出发,先南下来到宁南县,再北上到西昌市,夜里再回到布拖县,是国网四川建设分公司项目副经理吴柯骏在工地现场跑一个来回的行程,“工程跨度太大了,为了统筹推进各方进度,左、右两岸的工地现场都必须要兼顾。”

据介绍,2020年8月,白鹤滩电站接入四川主网500千伏交流工程开工,包含了六个子项目,分为四个标段,建设者们几乎都在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的地方施工。由于环境地形复杂,再加上天气多变,工程施工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

修改2.jpg

“九到十月下暴雨,十二月到二月遭冰冻,用‘九九八十一难’来总结也毫不夸张。”建设分公司项目经理邹忠旋回忆说。去年十二月下旬,连续的降雪让施工现场的最低温度降到了零下10摄氏度,绝大部分铁塔都覆上了厚厚的冰雪,现场施工难度和安全隐患直线上升,一天的有效施工时间仅有3、4个小时,严重制约了工程进度。

为了扭转前期进度滞后带来的不利局面,工程项目部倒排工期,合理调配资源,统筹优化各专项方案,确保工程平稳合理推进。

4月15日,在白鹤滩右岸NC333号铁塔与NC334号铁塔之间,两名员工正在空中为导线安装间隔棒。施工包二段的质量专责蔡敏介绍,为抢抓工期,施工人员午饭都是就地解决,有时高空作业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在采取了安全措施的条件下,就直接在空中吃饭。

当前,整个白鹤滩接网工程每天的现场作业点超过130个,投入施工班组106个,共计3000余人。工程进度与前期计划节点相符,已完成铁塔组立755基、完成99.5%,放线完成60%。

“严”字当头 常备不懈

除了雨季的水、冬季的冰,另一个让工程项目部全体人员绷紧神经的,是旱季和风季里需要防患未“燃”的火。

据建设分公司项目总监陈天才介绍,凉山地区三四月份都属于旱季,空气干燥,紫外线强烈,一瓶扔在地上的矿泉水瓶都可能因为折射阳光而引起火灾。再加上山高谷深,容易起大风,一旦出现火情,后果不堪设想。

修改1.jpg

“作业前一天就要保证消防水桶是满水状态,不够的话及时补充!”4月20日一大早,陈天才来到普提—布拖换流站二期双回500千伏线路放线现场,仔细检查灭火器和消防水桶,并再三叮嘱作业班组长。

在牵引场一侧,一组颇似太阳能光板的设备正是工程监测火源的“神器”——微小火源监测设备。这个设备能够全天候、地毯式搜索火源,一旦发现就会将信息传输到防火预警监控平台。此外,电子摄像远程监控仪随时扫描着施工现场,确保安全监控无死角。目前,工程在三级及以上的风险点都部署了这种远程监控仪,使施工现场安全管控更有效。

据统计,白鹤滩接网工程已配置远程监控仪78台,微小火源监测设备20台,对及时纠正现场违章行为、预防处置森林火灾隐患发挥了关键作用。

除了线上监控,线下守护也同样重要。

“这就是我们聘请的防火安全观察员,作用可大了!”在工地现场,陈天才介绍一位彝族姑娘。当施工人员专心干活时,她在一旁持续细致地观察现场的周边环境,对可能出现的森林草原火灾及其它地质灾害进行预警。“所谓‘旁观者清’,设置安全观察员当‘哨兵’,既吸纳了当地彝族同胞就业,兄弟们干活也更踏实了。”

九个月稳扎实干,数千人奋力攻坚。在白鹤滩水电站,滔滔江水正蓄势待发,两岸“输电天路”建成也指日可待。百天之内,金沙江迸发出的巨大能量就将化为股股电流进入千家万户,点亮更美好的生活。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