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高新共产党员服务队1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四川电网走过百年历史,共产党人在电网建设中留下了光辉足迹。为引导激励广大干部员工坚定不移落实国网公司“三新、四坚持、三以、六更加”要求,深入实施“12333”发展战略和“十讲十增强”总要求,按照“六个聚焦、六个推动”、实现“六个新”的“十四五”发展总体安排,奋力实现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即日起,新开设“百年巡礼”专栏,献礼党的百年华诞,敬请关注。 秦岭北阻,巴山东隔,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川北广元,地处嘉陵江上游,因地势险要,扼守四川北部,又被成为四川之北大门。这里曾是原川陕苏区核心区域,1933年6月,红军在木门寺召开了为期6天的会议,这里是红四方面军后期首府地、西部战争主战场和长征出发地。 从1951年广元地区电力初兴,至2021年坚强智能电网形成。电,作为地区经济民生的基础支撑,在广元地区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网广元供电公司承担着这座川北城市社会电先锋、百姓电管家、政府电参谋的重任。历经缺电、盼电、限电的艰苦岁月,到可靠电、安全电、优质电的幸福日子。变的是电力设施的更替、供电技术的改进,不变的是广元电力人持续加强电网建设,用心做好供电服务,努力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百废待兴 创业艰难百战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元这片红色的沃土,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1951年3月,广元永明电力股份公司成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元第一家公用发供电企业。 “一五”期间,广元又利用废旧汽车雪福兰、大道奇的汽车引擎各一台及煤气发生炉一套,配装发电机二台,总容量为40千瓦。 1958年1月1日,广元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荣山变电站建成投运。 1958年7月1日,广元第一条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严荣线带电投入运行。 1969年9月28日,广元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懒土坡变电站建成投运。 1973年8月,广元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白石岩变电站建成投运。 改革开放后,广元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商业用电和生活用电,农村乡镇企业和农业排灌用电量急剧上升,缺电状况尤为突出,拉闸限电十分频繁。 据广元公司退休职工柏万清回忆:“广元曾有一座军工厂用双回路供电,确保供电安全可靠,算是最特殊的用电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既为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也为电力工业带来了新的考验,广元电力发展从此按下快车键。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从1951年到2021年,从船舶锅炉、废旧汽车配件点亮电力发展的星星之火到变电站广布、高压铁塔林立的燎原之势,广元地区电力的发展映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百废待兴、艰苦创业最终踏上国力强盛、迈向辉煌的伟大历程。 善小常为 志愿服务十八年 在广元,只要你有一张国家电网四川电力连心桥(广元)共产党员服务队的连心卡,就可以解决遇到的水、电、气、电视网络等问题,这得益于“V广元”民生联动服务站的建设。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开展什么志愿服务。”2021年3月4日,由广元公司党委牵头,联合供排水、天然气、移动、电信、卫健委等8家单位成立的“V”广元民生志愿服务联盟来到回龙河社区,组团开展“百场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面对群众的疑惑,党员服务队队长王新说。 “同志,可以麻烦帮我换一个灯泡么?”“百场志愿服务进社区”的第一场,在广元南河社区开展,党员服务队队员李长志、焦坤认识了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的刘女士,由于丈夫常年在外地务工,她带着8岁的儿子生活,类似换灯泡、接燃气炉这些小事对她来说却很困难。 “莫问题,举手之劳。”当天,李长志和焦坤帮她更换了餐厅和卧室两盏吸顶灯。同来的还有志愿服务联盟中供气单位的志愿者,他们为刘女士家接通了燃气取暖炉。故障处理完后,李长志掏出一个档案本,记录下这次服务刘女士的情况。 自2003年10月14日成立国网四川电力连心桥(广元)共产党员服务队以来,便建立起供电服务区域内的“五保户”、孤寡老人、病残户等特殊人群的档案记录。记录中不仅标注了特殊人群的情况,还有联系方式和帮扶记录。党员服务队队员们与特殊人群常年保持联系,定期开展帮扶,为他们解决用电和生活方面的问题。 刘代芬是党员服务队帮扶了十多年的孤寡老人。房子漏雨了、排气扇不转了、电灯不亮了,无论大小事,她总是给服务队队员杨诚打电话。有时,刘代芬感到孤独,也会拨打杨诚的电话。而无论工作再忙再累,结束手上的活,杨诚都会去东山社区陪刘代芬聊会天。每次来了,她总会热情的抓一把胡豆,塞在杨诚的手里,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她被队员们亲切的称为“胡豆奶奶”。2021年正月,胡豆奶奶病逝,杨诚难过地说道:“以后再也没有人给我抓胡豆了。” 17年间,党员服务队坚持为敬老院、福利院、特殊学校改造线路、更换设备、维修电器、打扫卫生……累计帮扶老、弱、病、残、特困户1400余户。 电网升级 “红火火”变亮堂堂 “近期正值春耕,国家定了乡村振兴的调,猕猴桃今年肯定更畅销。”2月20日,苍溪县岳东镇老树村村支书王德礼说。 锄地、松土……王德礼回忆说道,“因为有了电,农业生产不再担心水的问题。以前我们年轻的时候,家家户户抢电用、限电用,哪里像现在日子这么好,开展农业生产,电力都保障到位。去年春夏连旱,四川省启动了IV级抗旱应急响应。而我们因为电好,没有缺过水,果子品相很好。” 王德礼描述自己年轻的时候,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电力对西部广大农村地区来说,更像是“稀缺的奢侈品”。王德礼所在的老树村,山区地理位置偏远,偏低的生活水平,又让其供电网络建设较发达地区滞后了许多。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农村建设资金缺乏,为节省导线,老树村就采用破股线和 “一线一地”方式供电,很多人家只用一根铁丝做火线,还有一根零线则用大地代替,在送电端和受电端两头用线接地,灯虽然亮起来了,但用电可靠性和用电安全性极差。 2003年,乘着国家一、二期农网改造东风,全村对局部供电线路进行改造,消除了破股线和“一线一地”方式供电,新增5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大大提高了村里用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全村一片欢呼雀跃。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饭锅、电冰箱等大量电器设备,老树村用电又逐渐亮起了”红火火”,又出现了低电压问题。 “空调长期空转,电扇不如芭扇,经常要吃夹生饭。”村民饱受低电压之苦,村里又出现了这类的顺口溜。用电负荷不断攀升,原有的供电线路及设备又不能满足大家的用电需求,尤其在用电高峰期,许多电器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村民们只能望之兴叹。 陆续经过农网改造、县城电网改造、农网完善、“户户通电”及灾后重建工程的实施,老树村优化了供电线路,增容了配电变压器,供电可靠性大大增强。 “走路不湿鞋,烧饭不冒烟,喝水不用挑,日子节节高。”质朴的顺口溜述说的是今天老树村群众的美好生活。 老树村用电的“变形记”其实也是广元地区电力变化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以来,广元公司累计投入农网改造资金13.97亿元,改造小城镇(中心村)293个、贫困村471个,机井(提灌站)860口,新建改造配电变压器3536台,配变容量34.23万千伏安,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12552千米,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任务。其中贫困村电网改造投资5.75亿元,对407个贫困村电网进行了升级改造。 一百载栉风沐雨,四代人薪火相传。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川北门户已换新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今广元正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开启秦巴山红色革命老区发展新篇章。而电力能源,作为社会民生基础支撑,必将再次谱写服务地方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