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攻坚】“远征军”的故事

发布日期: 2021-04-09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白鹤滩接网与杨房沟送出、雅中特高压等工程投运,以及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将以“6·30”为重大节点,各参建单位开始打响百日攻坚大会战。在此过程中,“新四直”等工程建设将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和改变,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碳中和”示范区将打造四川能源互联网实践新样板,为挖掘先进典型,讲好工程故事,弘扬党员先锋精神,展现攻坚克难的壮丽画面,本网推出“百日攻坚”专栏,敬请关注。

    一声令下,奔赴乌蒙。他们披一身雾霭、担两肩风霜,将特高压建设者的智慧和勇敢镌刻在山。

title

  4月5日,±800千伏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云南段主体施工全面完成。目前,云南段1300名施工人员铆足干劲与时间赛跑,加紧开展验收消缺工作。

  2019年5月26日,杨洪、赵青军、黄鹏飞、廖安林、王家麒、郝方亮、游斌7人受命集结云南昭通市,组建起了±800千伏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云南段业主项目部,他们被同事称为四川电力“远征军”。

  “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这是云南业主项目部每人每天都可以感受到的信心和勇气,更是鏖战风霜雪雨后,值得他们久久回味的温情故事。

  对外协调他们一刻也不耽搁

  云南段位于乌蒙山腹地云南省昭通市,途经22个乡镇,涉及探矿权25处、房屋拆迁近50000平方米,跨越10千伏及以上电力线路187条次,难题一开始就摆在建设者面前。

  2019年5月27日,到达昭通的第二天,7人就争分夺秒地开展前期工作。“刚来时不认识人,一周都解决不了一个问题。”民事协调专责黄鹏飞经验丰富,言语极有条理,把握政策十分准确,但还是能从他的话语中看出他当时焦虑的心情。

title

  “对外协调一分钟都不能耽搁!”那段时间,从城市到乡村,从平原到峻岭,他们与时间竞速,拼到极限。饿了就囫囵吃上几口干粮,困了累了就躺在车上打个盹。遇有难题时,他们经常会翻几座山,一次不行就去第二次,直到合规合法解决。

  房屋拆迁、压覆矿、停电协调……每天都有解决不完的问题,每天都是新的挑战。尽管已超负荷工作,但只要一睁开眼,他们就会打起十二分精神。期间,四川公司先后在云南、广州等地召开协调会15场次。

  工作中,他们遭遇许多事、手脚也摔伤过,但从未退缩。每天爬坡越坎,一家家走访、一户户动员,讲政策、摆道理,矛盾、牢骚、无理要求……一点点被化解。一名老村长表态说:“电网建设是大事,一定要全力支持!”

  几个月下来,他们人瘦了不少,眼睛里满是红血丝,嘴角也长了好几个大疱疹。2019年10月底,云南段3个施工标段先后进场施工。那一刻,他们在劳累中笑了。

  2020年年初,突袭而至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庚子新春年的祥和。2月14日,他们返回昭通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成为当地第一批工程建设者,更是特高压建设的勇士。

  远方的家他们风雨中的牵挂

  不是不想常陪伴,只是工作需远行,透过手机屏幕享受温馨,爱永远刻在心间。由于工作任务重,他们每人两个月才轮流回趟家,而每次只能在家呆两天。

title

  “爸爸我爱您,爸爸你多久回来?爸爸你辛苦了!。”2020年8月6日,赵青军的妻子突然打来电话来说,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给他写了封信。赵青军急忙点开微信,迫不及待地打开女儿的来信,笑着看了无数遍。

  “看了女儿的信,即高兴又难受。高兴的是女儿长大了、懂事了,难受的是不能经常陪伴在女儿身边。”赵青军说,女儿的问候、妻子的理解让他干劲十足。去年以来,女儿一共给他写了8封信。

  廖安林是项目部质量管理专责。2020年4月22日,他75岁的老母亲做心脏手术,可当时正值云南段基础转序,他每天忙于基础质检和验收,根本抽不开身。一周后,终于等来了好消息:“放心吧,母亲已痊愈出院了。”那一刻,只有群山回应着他喜悦的呼唤。5月中旬质检结束后,廖安林才回了趟家。

  安全专责郝方亮的女儿今年7岁,读小学一年级,爱人是门诊医生,倒班时晚上9点半才下班,有一半的时间接送不了女儿,只能靠朋友和同学接送,所以女儿只好一日三餐在学校吃,晚上接回家。想到这儿,郝方亮心酸酸的。

  2020年8月中旬,资料管理专责王家麒原定陪未婚妻到海南拍婚纱照。但当时安全任务特别重,根本抽不开身,不得不另择良日。“太忙了,工作量特别大。”王家麒说,他们每个人都身兼数职,所有工作都要干,每天都是超负荷连轴转。

  再高的山他们都站在顶点

  云南昭通地区山牵着山,千沟万壑。从山脚出发,车子就不停抱着山腰绕,每天不走个天旋地转、人仰马翻是到不了施工现场的,但他们每天还是将乌蒙山踩在脚下。那挺立的铁塔,那留在身上的伤疤,都成为难忘的印记。

  7至10月是乌蒙山的雨季。2020年,乌蒙山降雨特别多,一些路段被雨水冲毁,材料运送中断,施工被迫中断,前前后后累计停工70多天。雨后的山路更难行,石头上也长出青苔,稍不留神,就可能摔倒、磕伤。

title

  2020年8月14日,杨洪从施工现场下山时,不小心扭伤了脚。俗话说,伤筋动骨100天,可不到40天,杨洪就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施工现场。杨洪说,“只有呆在施工现场,心里才踏实。”

  2020年9月17日,郝方亮到1454号检查防汛措施,刚爬到半山腰就遇上倾盆大雨,在湿滑的山路上,他一个跟头接着一个跟头,全身上下沾满了泥泞,现在膝盖上都还有几处伤痕。

  “摸铁塔的时间,比抱孩子的时间还长。”黄鹏飞说,电网建设虽然有点累和苦,也很少照顾家,但一看到挺立的铁塔,就非常自豪,走到哪里都有聊天的本钱。

  脸晒黑了,脚起泡了,手背上也布满血口子,但他们依然忙个不停。“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哪怕前面还有更深的坎、更高的山,都必须勇往直前。”退伍军人游斌随时保持着冲锋姿态,重活累活总是抢着干。

  工程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2020年4月24日,工程云南段全面进入铁塔组立阶段;7月30日,工程转序进入架线施工阶段;10月22日,云2标段在整个工程18个施工标段中率先贯通……他们干在实处,乐在心里。

  集中攻坚他们一条心一起拼

  去冬今春,昭通地区遭遇极寒天气,大风和冰雪交织凶猛,工程建设异常艰难。1月3日,杨晓涛、王浩宇驰援云南段,成为四川电力“远征军”新战士,在风雪、严寒等恶劣天气中比肩奋战,勠力同心。

  1月15日,持续2天的鹅毛大雪终于停了,却刮起了刀子风。山野丛林间,王浩宇迎着如刀的寒风,踩着齐膝深的积雪,沿着陡峭的山路,手脚并用地爬向N969号铁塔。

  “那天风大雾大,在雪地里只能匍匐前行,当时冻得整个人都没知觉,还差点滚下山崖。”王浩宇说,不管天气有多恶劣,都必须管好现场,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

  乌蒙山的冬季三天两头下雪,常常是一夜大雪后,塔材全被积雪淹没,光是清理塔材就要半天时间。有时1周只有一两天满足施工条件,经常是干1天停2天。其中环境最恶劣的N968号铁塔,前后组塔历时近3个月。

  冰雪天气,放线作业更是困难重重,原本狭窄的盘山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光是设备转场就要10天时间。而最大的考验是导线展放,要面对高差大、风力大、覆冰快等困难。

  “天气再恶劣也要往前冲。”1月21日,刚从N969号施工现场下山的王浩宇,又前往施工环境最恶劣、技术难度最大的金沙江跨越现场,在零下10摄氏度的山上,一呆就是15天。

  “我上山查勘是否满足施工条件。”杨晓涛也是恨不得脚踩风火轮,身影经常出现在风急雾大、天寒地冻的施工现场。杨晓涛说,能参加特高压建设,感到无上荣光,大山里到处都是美景,可以尽情展现青春。

  “把工程管理好、建设好是我们不变的责任。”大山深处的吆喝声、机器轰鸣声和那矫健的一身蓝,持续地化解着乌蒙山的寒意,增添着温暖。2021年3月18日,云南段全线贯通。

  “等工程结束后,咱们再上山与铁塔合个影!”他们约定。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