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部署,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工作要求,切实抓好森林草原输配电线路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确保不发生负有责任的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把开展专项整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大事要事,部署公司建设施工安全大检查相关工作,坚决防范人身伤亡事故,全力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稳定局面。为此,本网推出“安全生产”专栏,展示公司相关单位在这方面的工作亮点,敬请关注。 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每年的这个季节,也是山火的高发期。四川省发布的2021年森林、草原防火命令明确,1月1日至6月30日,是全省草原防火期。森林、草原防火,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 连续两年,四川木里和西昌都在3月底发生森林火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实安全风险防范各项工作,坚决遏制事故灾难多发势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2020年5月,国务院成立督导组对四川的森林草原防火灭火工作进行专项整治督导,在全省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同年5月18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启动森林草原输配电线路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近一年来,公司把有效防范化解森林草原火灾风险作为重大政治责任,自觉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以“高位推动、末端发力、群防群治、终端见效”机制,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公司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的工作局面和严惩不贷的高压态势,防火工作各方面稳步推进。 生命至上 扛起防火责任 48.6万平方千米的四川,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五大地貌单元。作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四川森林覆盖率高达38.83%,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85.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类森林、草原广泛分布于川西、川西南地区,随之,电网输配电线路也广泛分布于这些地区,长期承受着山火影响电网运行和电气设备引发山火的双重压力。 在全省183个县级行政区中,公司供区共有151个县级供电单位,其中30个森林火灾高风险单位全部在“三州一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攀枝花市),72个中风险单位分布在全省其他地区,中、高风险单位数量和分布范围在全国位居前列。这意味着,涉险线路众多且通道密集,配电线路规模巨大、交织分布十分复杂,全川穿越林区的输配电线路共5279条、总长约4.92万千米。 特别是凉山地区,大部分是集中连片的原始森林,植被茂盛且树种以松树、桉树等易燃树种为主,常年枯枝落叶形成厚厚的地面腐殖层,每年11月至次年5月都是火患季,气温攀升、降水极少,一记雷电,一把祭祀的火苗……都可能引发火灾,再加上风大助势,就极可能造成一场灾难。 公司做好输配电线路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不仅关系到电网安全、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更是担当“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央企责任。 高位推动 种好防火“责任田” 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责任是关键。面对森林草原防火的严峻形势,公司积极采取措施,科学合理布兵。 省公司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森林草原输配电线路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在公司层面成立十个督查组,由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带一组分别于2020年6月、9月、12月开展了三轮督查,覆盖公司所有防火单位,形成常态化督查工作态势。同时,市、县成立由公司负责人和相关部门组成的督查组,省公司防火工作巡查队按照“四不两直”的方式,高频次、常态化开展督查工作。 组织编写《森林草原火灾防治涉电行为法律政策解析及实务操作》《输配电线路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与治理实训教材》;开展三期处级领导火灾涉电行为法务培训,举办各级人员防火工作培训班105个,结合线上线下各类手段开展500余期防火培训,参培人员累计达1.58万人次;组织全员开展防火宣誓活动,提升全体员工思想认识和防火意识。同时,持续报道专项行动动态、典型经验、防火科普等内容,营造共防共治工作氛围。 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现森林草原防火专项整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确保无盲区无死角。 多措并举 织密防火“安全网” 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整治是一记重拳。公司编制森林草原输配电线路火灾隐患排查手册和“一患一档”资料模板,全面做好“六查六加强”。2020年全年,落实专项整治资金11.8亿元,累计完成通道清理1.1万千米、线路绝缘化改造2400余千米、安装一二次融合开关3720台、配变台区硬化1744处,易燃物清理4万余亩。重点开展西昌“树线矛盾”专项整治,发现并治理隐患894处,砍伐清理线路通道1540千米,清理杂草灌木41.2万平方米。同时,加强源头防控,排查正在开展可研、初设工程3536项,发现隐患254项,第一时间进行整改。 进入2021年防火期,公司瞄准薄弱环节,在全省开展隐患再排查再整治专项行动,动态管理发现的隐患,及时治理,化解风险。分析研判薄弱环节,针对甘孜、阿坝地区火灾风险高、运维力量薄弱、设备健康水平差的特点,集全公司之力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组织19家单位对29家县公司开展为期半年的“一对一”帮扶,共计投入627名帮扶人员,出动183架无人机,帮扶排查输配电线路864条、18547千米。 同时,因地制宜,根据各地情况和设备状况,差异化设定线路停运避险启动条件,配置测风仪4846台,常态化开展特巡测风工作,科学规范开展输配电设施主动停运避险工作。 科技布防 系好防火“保险绳” 前不久,四川电网智能运检分析管控平台监测到凉山会东县铅锌镇一处山火点,管控系统根据预设模型自动计算火点与附近线路杆塔距离,并自动将火点位置信息与附近线路距离计算结果的预警短信向运维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发布。运维单位结合无人机和可视化装置等手段迅速确认山火信息,紧急采取退出线路重合闸等主动避险措施,降低山火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据统计,自去年入冬以来,管控系统累计成功监测并发送山火预警短信3560条次,运维单位退出线路重合闸主动避险60次。 电网智能运检管控平台重点接入了葵花8号、千里眼2号、风云4号同步卫星监测数据,每5分钟监测全省范围山火情况。同时,为克服火点上空有厚云层,以及山火浓烟大、明火小导致卫星监测处于盲区的问题,智能运检管控系统利用全省13000余套图像、视频等可视化装置的数据,运用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实时开展山火研判,形成空天地一体化山火监测预警体系。 科技防火在施工现场也不断加强。白鹤滩接网、杨房沟送出工程装设了47套微小火源监测系统,建立火源自主识别预警、工程监控中心远程监督的信息化防火平台。金属探测仪在工程上推广应用,对进入林草施工区人员进行机场式安检,杜绝火种进入施工现场。推行驻队监理制,防火区域驻队监理与施工班组人员同进同出,牢牢把关现场防火监督,并推进接地线压接新工法在工程上的应用,避免动火作业。 运用科技力量将隐患消灭于萌芽,通过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和5G等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丰富“视频监控+机器人+无人机”应用场景,构建多维度智能化设备状态感知体系。引入了新技术、新手段,建立了陆空一体的人防技防手段,特别加强了防山火重要区段线路巡视检测,并试点应用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等消防新技术,探索变电站消防设施有效性能力提升。 政企联动 扎好防火“铁丝网” 一直以来,公司都在向社会表达“团结治网、共保安全”的理念,努力构建党委政府、电网企业、市场主体共保电网安全的协调联动机制,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今年植树节,在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乡,国网雅安供电公司员工和石棉县交通局、栗子坪乡村组干部群众一起,在防火隔离带换种了2000棵低矮经济作物花椒。 这是政企协同打造通道共建共用的一个缩影。公司组织各单位与地方政府积极探索输配电线路通道与防火隔离带共建共用,促成凉山州政府下发《电力通道和防火隔离带、森林防火通道共建、共防、共治、共用指导意见》,在眉山等地试点砍伐、补偿、植被换种的全过程通道治理工作,换种景观花卉、经济作物等,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除此,还通过政企协同,强化通道隐患联防联治,开展停运避险工作,强化客户隐患治理,建立起以群众护线员为核心的火灾监控通报网,实现互帮互助、企民联动,共同防治山火隐患。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人人有责,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任何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公司上下咬定青山不放松,全力以赴抓整治,坚决防患于未“燃”,筑牢维护森林草原安全和生态安全“绿色”防线,确保森林草原输配电线路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牢固捍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