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天福镇,白色的小洋楼、蜿蜒的乡村小道镶嵌在百花丛中,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菌菇生产对环境温度要求很高,有了你们的电力保障,我没有用电方面的担忧。”3月14日,遂宁市蓬溪县天福镇琪瑛菌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唐正菊对前来检查温控室电源设备的国网蓬溪县供电公司联建党员唐志奇、蔡帅表示感谢。 天福镇是蓬溪县聚力打造的生态农业发展蓝本,已入驻投资企业22家,园区发展专合社20个,发展核心示范区6万亩,其中,琪英菌业、天福万象、鑫中宇等企业已成为园区企业的杰出代表,如今,园区已发展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 支部联建:架起连心桥 党建联建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工作新方式和新平台,旨在形成组织互联,资源互通,功能互补的党建格局,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琪英菌业党支部、城郊供电党支部通过联建方式,交流党建经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真正达到组织联建、党员互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推动结对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带头履责,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支部联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这个臭氧机,一刻都不能停止转动,否则细菌就会侵入到培育皿里,影响杏鲍菇根部发育。”琪英菌业负责人唐正菊说。在菌菇培育车间的货架上,摆放着接种成功的菌袋,培养室里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都有严格的标准,地上的臭氧机更是保障着培养室处于无菌状态,菌菇才能牢牢扎根在培育土壤里,才能保障杏鲍菇的质量与品相。 在这个“一刻都不能停电”的用电需求下,城郊供电所党支部为服务园区发展提出“阵地联建、活动联抓、资源联享、发展联动、管理联促”五项联建举措,开设头等舱服务、三心三零服务、爱心服务、一站式服务、直通车服务等服务模式。 “你们只管安全生产,一切用电方面的问题、需求,由我们来负责解决。”国网蓬溪县供电公司联建党员唐志奇向琪英菌业负责人承诺。 党委联建:服务乡村振兴 结合蓬溪县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国网蓬溪县供电公司探寻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提出坚持党建引领、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的构想和思路,与天福园区党工委联建。 2019年,天福镇仅有一座天福变电站,担负着红江、天福片区7800多户客户的供电任务,在增容改造前期,该站也只有1台6300千伏安主变。而随着绿色食品日渐走俏,企业产能不断提升,仅辖区内琪瑛菌业、骆峰菌业、鑫中宇农业等企业就先后提出了共计16110千伏安的增容扩产需求,远远超出了天福变电站的供应能力。 为缓解园区用电燃眉之急,国网蓬溪县供电公司党委主动对接天福产业园区管委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线路查勘、规划设计和方案定板,集中力量先后为园区架起10千伏红琪线、福顺线、福宇线三条临时供电线路,缓解了园区供电压力。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天福镇供电瓶颈问题,2019年11月,国网蓬溪县供电公司党委对35千伏天福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架设10千伏专线为园区发展提供充足的电能。 “现在我们菌业年产值在43800吨,年产值达到2.8亿元。”琪英菌业负责人唐正菊自豪地说。 就业扶贫:成效日益凸显 “从刚开始我们公司只有七八十名员工,到现在七八百名员工,其中就包括了一半多的天福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琪英菌业负责人唐正菊感慨道。 在充足电能的保障下,琪英菌业的产量快速增加的产能解决了天福镇“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在这个约15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里,近九成员工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琪英菌业扶贫车间免费培训贫困人员100余人,帮助120余名农村妇女、老人、残障人员就近务工,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 “这里上班,时间比较灵活,我把家里活忙完了,就想立刻到这里来,一月下来,能领到3000多元的工资贴补家用,这日子,过得比以前不知好多少倍呢。”扶贫爱心车间员工谢晓梅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蓬溪县以促进贫困群众就近就业为目标,建设就业扶贫车间10个,吸纳贫困户就业170余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就业扶贫成效凸显,影响力和受益面日益扩大。在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及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同时,实现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为乡村振兴“赋能”,为美好生活“充电”。党建联建工作在琪英菌业中结出了累累硕果,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为生态园区开了一个好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