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经过460天的鏖战,±800千伏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四川段(全长206千米)实现全线贯通。该工程沿线五省中,四川段最先实现了线路贯通。 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一头连着风光水资源无比丰富的四川,一头连着市场资源需求巨大的江西,途经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5省。工程于2019年9月开工,预计2021年建成投运。建成后,将“打捆外送”四川雅砻江中游的风光水清洁能源,每年可向江西地区输送电量400亿千瓦时,减少标煤消耗1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0万吨,对“十四五”打赢弃水消纳战以及电力保供战,意义重大。 “向管理要安全、要质量、要效率”,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科学决策,举全公司之力推进这条特高压工程的建设,为川电入赣,汇聚起磅礴力量。 有种担当叫靠前指挥 电网建设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工程。包括项目可研、规划许可、环评水保、地灾压矿、土地预审、项目稳评等众多环节的前期工作至关重要。 为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四川电力进行了超前谋划。2018年11月成立工程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工程前期建设工作,同时与四川省发改委、经信厅、凉山州签订四方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加快四川水电消纳,助推凉山跨越发展。 工程建设期间,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谭洪恩,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胡海舰多次深入施工现场督导检查,要求参建人员确保安全质量,打造国网新时代样板工程。 为高标准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四川电力重计划、强管理,重投入、强现场。抽派65名骨干组建以公司副总经理王永平为总指挥的特高压工程建设指挥部,于2019年3月进驻施工一线集中办公。指挥部所有人员长期靠前指挥,将工程建设中的职能管理、专业管理和现场管理有机衔接起来。 “靠前指挥,减少了管理链条,简化了工作流程,更能集中力量管好现场。一线信息反馈更及时,问题处理更高效。”指挥部每天专人专责对施工点位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人员安排、现场组织进行检查,做到每个细节都心中有数。 为建立良好的施工环境,四川电力成立专门的对外协调机构。四川段跨越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57条(次),共计147千米线路跨越林区,涉及塔基占地面积276.12亩、房屋拆迁3.5万平方米、通道林木砍伐23325棵,前期协调工作面临重重困难。指挥部与凉山州各级党委政府建立了政企联动机制,有序推进属地协调工作,做到“制度、人员、措施”多维度保障,将各类问题都解决在施工前。 为建设平安工程,四川电力提前研判风险点、薄弱点、关键点,针对森林防火、深基坑作业、临电作业等关键环节,编制安全策划文件30份、安全管理文件70项。建立健全三级安全保障和监督体系,制定覆盖全员、全过程、全业务安全责任清单,严控作业计划,严抓现场风险管控。2020年,常态化开展各类安全检查500余人次,完成2670项三级风险、46项四级风险管控,确保了工程进行安全有序。 有种责任叫攻坚克难 “难!难!难!”提起四川段建设,身经百战的施工队员都说难。 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四川段全部位于四川凉山地区。206.152千米的线路、437基铁塔的施工区内,山连着山,气候环境极端恶劣,20毫米重冰区达61千米。施工人员经受着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森林火灾易发、地震频繁,暴雨大雾等异常天气常态发生等重重困难的考验。 迎难而上是电建铁军必有的品格。7月至9月,凉山地区进入雨季。今年雨水特别多,最长一次连续下了20天。当时许多道路或被雨水淹没或被冲断,甚至引发塌方,四川段施工时,参建员工采取铺设钢板和运用卷帘式铺路机的方式,保证了施工进场道路畅通。 工程四川段N477号塔位于高海拔3500米高寒山区。现场最大风力可达10级以上,最低温度零下8摄氏度。寒风肆虐时,像要把人撕裂一样。进行物资运输时,4名体格健壮的电力工人抬着200公斤的塔材,每走10米就必须停下来大口喘气。就这样,历时50多天,N477号铁塔才完成了基础开挖到塔身组立的所有工序。事实上,四川段还有27基铁塔同样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大风口点位。 除了应对高海拔的挑战,电力员工们在天时地利都不配合的情况下,完成100千米线路放线的“硬仗”。已进入了秋冬季,大凉山上不是浓雾弥漫,就是冰天雪地,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挑战。为保证施工安全和进度,四川电力投入9套54台牵张设备、调集2600员工同步架线施工。 另外,考虑到施工区段生态环境脆弱,四川电力针对施工点的不同环境,制定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做到了“一塔一设计”施工,按照“先拦后弃、先围后挖、表土剥离、及时恢复”的原则,采取铺设草垫、播撒草籽等方式,实现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环保三同步。 有种追求叫科技创新 针对工程建设地区涉及了房屋拆迁、林木砍伐和安全风险管控难度大等情况,四川电力研发“四精”风险管控系统,形成了精益房屋拆迁、精确林木砍伐、精准“三跨”管理、精细风险管控的成套技术,实现了房屋拆迁、树木砍伐合规合法,施工现场全面可控。 同时该系统还与装置在施工沿线的5台山火监控设备连接,利用红外温感系统对施工现场实施森林防火智能管控。今年共收到施工现场疑似热源报警信息112次。经核实,均为现场发电机、机动绞磨等机械散热器运行原因报警。 8月20日,四川电力通过“四精”风险管控系统,成功测绘出川1标段N0204—N0205区段同时跨越G5京昆高速和500千伏榄普一线的现场模拟场景。施工项目部随即按照模拟场景中标识的各类数据,制定出最佳跨越施工方案。跨越期间,指挥部相关人员长期蹲守现场监督指导。9月14日,该跨越施工安全完成,为高风险跨越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针对在山区施工机械人工降效的问题,四川电力大力开展山区机械化施工方案研究,开发了小型化、模块化新型施工机具,推广使用灌注桩浇筑、座地式平臂抱杆组塔等装备与工法,不断提升施工效率与工艺水平。 凉山州地区秋冬季浓雾天气多,大雾天气肉眼无法观察牵引走板及导线展放情况,也无法进行弧垂测量。为此,四川电力开发了可视化走板系统,研制了智能观测弧垂装置等,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不仅解决了大雾天气架线施工难等问题,还保证了施工安全和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有种力量叫党建引领 建设标准越高,越需要百折不挠的信念。为此,四川电力在指挥部成立了临时党委,带领各参建单位及分包队伍126名党员深入开展“支部领办、项目包片、党员攻坚”主题活动,“六赛一创”劳动竞赛,与地方政府、兄弟单位开展“结对创先”活动等,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工程建设的强大动力。 “在施工现场,党员就是旗帜,必须冲锋在前,立标杆做表率!”今年以来,指挥部全体党员在疫情防控和施工作业“双现场”充分发挥先锋作用,在分片管理中带头做表率。 2月初,指挥部40余名党员赶回西昌市驻地办公,布置疫情防控、排查工地现场、联系施工人员,做好复工准备。接到复工复产指令后,临时党委从筹备防疫物资、编制复工防疫应急预案到排查全员流动情况、调整工程施工计划,迅速完成3个施工标段进场协调工作、6519名施工人员“健康码”再核对和行动轨迹再排查。2月25日,四川段顺利复工,为全线如期建成投运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程建设期间,指挥部临时党委召开研讨会16次,解决施工难题62项,特别解决了“三跨”、临电作业等四级作业风险施工难题,为工程顺利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仅在解决施工难题上发挥作用,指挥部临时党委还努力帮沿线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向德昌县巴洞镇花园村捐赠水泥25吨,用于该村扶贫建设;结对帮扶普格县三个贫困家庭;帮助金阳县红联县石尔且村实施进村道路维护,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 接下来,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四川段建设员工们还将全力推进线路附件安装、施工单位三级自检、监理初检和业主初检等工作,确保工程如期高质量投运。不久之后,来自四川的清洁能源将源源不断地送向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