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谭洪恩接受《四川日报》首席记者梁现瑞的专访,回应社会关切,分析发展形势,畅谈未来发展。 在谈到今年总体情况时,谭洪恩说,今年情况比预想复杂,结果比预想好,虽然经历了中美博弈、疫情、暴雨洪灾等多种类、多波次的挑战和冲击,但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四川电力扛住了冲击,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厚积薄发,这也让四川电力深刻认识到系统思考、提前谋划、主动作为的重要性。 谭洪恩对记者用“四个假如”(假如没有水电消纳示范园区的建设,假如没有弃水电价政策的争取和落实,假如没有持续的电网建设投入和力度,假如没有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来注解四川电力的“厚积薄发”表示认同。他说,回头看即将过去的“十三五”,四川电力电网建设持续加强,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预计排名全国前三;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作为全国最复杂的电网,过去5年四川没有发生一次大面积停电事故;消纳难题有效缓解,“十三五”期间,四川外送水电电量6693亿千瓦时,2020年四川地区水能利用率达到95%;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累计降低省内客户用电成本约870亿元,实施乡镇供电所优化提升工程,以新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扶贫任务圆满完成,供区内没有一个贫困村因用电影响脱贫。同时,谭洪恩坦言,“十四五”要着力解决四川电网和四川电力“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希望四川电网最终能够建成可以分区分片运行的坚强智能电网。 问及四川电网当前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时,谭洪恩说,四川电力一直服务省内和省外两个“西电东送”战略,为国家能源转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目前,500千伏多回水电通道送出重载甚至超限,承担省内、省外西电东送双重任务的梯格型主网承载力已经达到极限,又面临进入“十四五”期间,四川能源电力发展进入新的平衡周期,如果不能加快构建省内及川渝一体化特高压交流网架,持续优化电网布局、完善电网结构、做好提档升级,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就无法解决“一方面窝电送不出,一方面成都等负荷中心大幅限电”的难题。谭洪恩表示,四川电力还将持续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运用先进电网技术和数字技术,不断提高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谭洪恩说,进入“十四五”,从电源侧来看,四川清洁能源基地将迎来第二轮快速发展,水电大规模建设投运,预计“十四五”期间将投运约3200万千瓦,新能源加快建设,2025年风电和光伏发电总装机目标约2000万千瓦,约为2020年的3倍;从负荷侧来看,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加快实施,四川用电需求将保持高位增长态势,由于环境容量等因素影响,预计从“十四五”中期开始,成都经济圈用电缺口将超过300万千瓦,并逐年扩大。 面临史上最大规模投产和省内用电出现历史性拐点,四川电力如何应对?谭洪恩透露,尽管困难重重,但四川电力将坚持以战略性的、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坚决打赢消纳和保障两场硬仗。四川电力将继续竭尽全力推动建设覆盖川西水电富集的甘孜、阿坝地区和成都负荷中心的1000千伏四川特高压交流电网,突破川西输电走廊瓶颈制约,通过水火风光互济,全面提升四川电网的资源配置和安全保障能力,支撑四川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放水养鱼”——对于未来发展,谭洪恩说,过去5年对四川电力来说也是很困难的5年,从2018年起,连续三年出现亏损,这对四川电力来说肯定是扣分项,但是“亏损我一家,惠及千万企”也是作为央企的应有之义,希望电价让利能够激发市场活力,为四川招商引资带来更多利好,电量随着经济发展增加,走薄利多销之路。 谭洪恩在采访中用“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绿色低碳、智慧共享”四个关键词描绘“十四五”四川电网的愿景。他说,四川电力将众志成城、奋力拼搏,实现“十四五”四川电网“1238”发展目标。 注解: “1”有三个:四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实现从0到1的突破;并网水电装机超1亿千瓦、新能源装机超1000万千瓦;“十四五”期四川电网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2”有两个:一是四川电网发展要全力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落地实施;二是四川全口径年外送电量超2000亿千瓦时。 “3”:公司年售电量突破3000亿千瓦时。 “8”:形成跨区8回直流外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