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四川省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四川泸州、广安、凉山、遂宁、广元、内江等多地受灾,暴雨造成部分电力设施停运,局部地区居民用电受到影响。面对暴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迅速反应,组织各单位按照抢险不冒险的原则,科学制定现场抢险、抢修方案,以最快速度恢复供电。 7月25日至26日,泸州市普降大到暴雨,最大降雨量达166.5毫米,泸县、叙永县等地受灾严重。26日凌晨,泸县云龙镇10千伏峰大线C相接地,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员工立即开展全线巡视检查。发现故障点后,采取隔离故障点、先行恢复主线其余地段送电的措施,在11时25分完成抢修,隔离台区恢复供电。截至7月27日凌晨5时许,泸州地区因受暴雨天气影响停运的7条10千伏线路、300余个台区、19779户客户已全部恢复送电。此次抢修,该公司共投入抢险抢修人员102人次、车辆28台次。 7月25日晚,广安市邻水县雷暴雨已持续12个小时。次日7时许,该县 10千伏牛工线开关因雷击跳闸,造成32个台区、800多户客户停电。国网广安供电公司立即组织抢修人员分组巡视线路、查找故障。经过1个小时的仔细查找,抢修队员相继发现磬坪支线121-122号、宏源支线8-9号等2处线路因雷击致断线停电。经过连续奋战,该公司所有停电区域全部恢复供电。 7月25日至26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多个乡镇出现局地短时强降雨天气,降雨量最高达132.4毫米。此次灾害造成国网凉山供电公司多条线路发生倒杆断线,1条35千伏线路(用户产权)、7条10千伏线路跳闸,200余个台区13699户客户供电受影响,凉山公司第一时间组织抢险人员前往受灾现场开展抢险工作。遇到垮塌路段行车不通,抢险人员趟过泥泞,绕过垮塌路段,轮换肩扛抢修设备赶往现场。至27日11时,凉山公司已成功恢复1条35千伏线路、6条10千伏配网线路条、171台区的供电,保障了10167户居民的生活用电。 7月24日至25日,南充市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超100毫米,共造成国网南充供电公司25条10千伏线路停运,1000余个台区共计90732户客户停电。经过近9个小时的不间断抢修,所有停运的10千伏线路和停电客户全部恢复供电。此次抢险,南充公司投入应急抢修人员207人、车辆49台,全体人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奋力开展抢修复电,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受损线路供电。 在遂宁射洪市,7月25日最大降雨量达到256毫米。面对极端天气,国网遂宁供电公司反应迅速,共调集247名抢修人员组成15支抢修小分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冒雨沿着各条故障线路进行逐段排查,及时隔离故障点,并对遭受雷击的线路设备进行紧急抢修。同时,各专业部门持续跟进,一方面及时向客户通报电网受损情况和抢险复电进度;另一方面对应急抢修力量进行集中合理调配,缩短停电时间。截至26日12时,供区内所有受灾客户已全部恢复供电。 7月24日,暴雨造成国网内江供电公司管辖的10千伏中牛线等5条线路故障停运、10千伏永西线等7条线路柱上开关发生跳闸。35千伏白田线被迫停运,导致田家变电站和果湾变电站缺失备用电源,电网发布七级风险预警。按照“先主线后支线、先容易后困难”的原则,内江公司迅速开展电力抢修。在人员短缺地区,发挥供电所大班组运维的优势,紧急协调其他地区抢修人员辅助开展登杆抢修工作。同时,运维人员对变电站、输配电杆塔开展特巡,通过19个小时的抢修,内江东兴公司10千伏线路全部恢复供电。 7月23日至25日,广元市部分地区大暴雨,全市降雨量超过200毫米。24日,朝天区沙河镇唐家村发生山体滑坡,4棵大树倒在10千伏朝沙918线唐桃支线11号至14号杆之间,造成线路短路故障,400余户居民停电。国网广元供电公司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完成抢险队伍集结,出动抢修人员300余人,抢修车辆50余台次,对供区内线路开展特殊巡视和故障排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故障线路进行有序抢修,快速恢复居民用电。 7月24日至25日,德阳市区、广汉、中江、绵竹等地雨量达100毫米以上,暴雨造成26条10千伏线路跳闸。经过国网德阳供电公司全力抢修,截至25日24时,26条线路全部恢复供电。随着主汛期的到来,德阳公司全面强化防汛应急管理,大力提升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优化物资和后勤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应急体系,提高电网防汛减灾能力。从6月1日至9月30日,该公司每天有上百人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确保一旦发生汛情能够快速响应,有序处置。 7月25日,绵阳市内大部分地区大到暴雨,国网绵阳供电公司沉着应对、组织有力、抢修有序,全面抓好应急抢修和疫情防控工作。截至26日下午,因雨造成影响的线路和台区全部恢复供电。期间,绵阳公司强化与政府防汛办、气象、国土等部门横向协同,及时收集雨情、水情和地质灾害情况。一方面,加强设备监视和电网运行分析,组织人员全面排查设备、线路缺陷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迅速调集应急抢修物资,组织数百名应急抢修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展开,现场忙而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