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中央吹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号角后,作为在川央企,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工作部署,坚决做到“一个确保,四个全力”,推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10个方面28项扶贫重点任务落地落实落细,加快推进在建的11项“三区两州”电网项目,以及剩余凉山州139个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建设,高质量实现“6·30 ”目标。为此,本网将推出“决战甘阿凉”专栏,敬请关注。 当下,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11项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的各个作业现场,上千名电力员工都是“速度与激情”的主演。 大部分项目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3月25日,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110千伏固增变电站35千伏配套工程N1号铁塔组立施工现场,项目经理肖德军和他的同事们扛着刚收到的工器具以奔跑的方式抵达。“今天上山用了45分钟,比前两天快了8分……”施工人员杨超笑说“铁脚功”终于大成。一个月之前,他手脚并用地爬上这海拔2800多米的又高又陡的高山,至少需要2个小时。 “工期紧,大家做事情快是要快,但必须注意安全,最近爬山时要戴手套,山里蚂蟥多得成堆了……”肖德军一边认真叮嘱一边快速发放带回来的水磨钻。因为这项工程在山里呆了快一年的他现在成了“地方通”。没有时间平复喘息,施工人员迅速分散至各个作业点,“打孔神器大量到位,我们组塔的速度能大大提升……”此起彼伏的轰鸣的机械声中,肖德军又开始算起了时间账。 固增和沙湾两座110千伏变电站及35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建成后将大大提升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1000多平方公里共3个乡镇的供电水平,根据计划上万居民将在今年5月底真正实现“用好电”。但这条35千米长的建设线,不仅海拔高,地形陡峭,地质结构还特别“变态”,松砂石和岩石的占比分别达25%和70%,是凉山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项目中的“最硬骨头”。 “啃骨头”的过程中,困难一个迭一个。 前期发现用常规的风镐钻进行筑基打孔又慢又难。不行,必须要提高速度!多方尝试,施工人员终于找到水磨钻同时摸索出新技术,将这一施工速度提升了近4倍。接着疫情袭来,又活生生地拖延了一个月的工期。不行,必须抢回进度!3月初经地方政府批准全面复工后,项目部加大了工器具和人员投入,进行多点同时操作的“军团式作战”。 速度,在此时已然可见。 “电影里表现的是激情带来速度,现实中,国网力量和员工们务期必胜的决心提升了工程速度。如今,我们有信心在不到70天的工期里,圆满完成这最难的电网建设任务……” 据了解,经过努力,目前公司“甘、阿、凉”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任务中,10千伏项目已按计划完成,87个35千伏及以上项目已建成投产76项,剩余项目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加上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工程建设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等重重困难。为如期完成“6·30”计划,公司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并于3月11日吹响了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百日攻坚战”冲锋号。 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 3月24日的成都,艳阳漫天,春色诱人,换上春装的人们对于脱掉口罩后的“减负生活”充满期待。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位于4500米海拔山区的下坝35千伏输变电工程现场,总监理工程师谭东正在雪地里奔波。裹在身上的厚重棉衣裤和让人几乎透不过气的口罩都让他的行动变得十分艰难。“施工人员比我辛苦得多,他们还要爬上爬下作业,这里海拔高、温度低,而且工期紧张,对大家的身体和精神都是一种考验,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事实上,一座35千伏变电站的建设工期是8—10个月,高海拔难度大的工程工期会更长。下坝变电站如果按照正常工期,至少还需要6个月时间。为了能在6月30日完工,施工人员如今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 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与马尔康市交界处,平均海拔3500米的鹧鸪山上,阿坝夹壁至马塘110千伏线路工程也正如火如荼。为了赶在8时开始进行N88号塔组立工作。一大早,俞师愚、罗振赢等20多名电力员工就开始踏雪而行。 鹧鸪山号称四川的“雪乡”。一年中从9月到次年5月期间外都会下雪,除了大雪封山路难行,附近的村民说,这里的原始森林还有熊出没。俞师愚、罗振赢一行人携带着沉重的工器具和随身干粮,深一脚浅一脚,踏着没过脚踝的厚厚积雪,一步一步在原始丛林里探路,向着坡度约40度的N88号塔位行进。自去年6月该项目正式施工以来,他们已记不清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多少个来回,但每一次走都好像是“新”的,尤其是大雪之后,原来走过的路就没了。 作为团队的领头人,俞师愚最担心的,不是山上雪大、风大、紫外线强,也不是施工现场的质量和安全管控,而是有些协调和疫情影响施工进度。希望大家都努把力,做好戴口罩、消毒等防护措施,力争抗疫复工两不误,要在这剩下不到100天的时间内啃下这块“硬骨头。” “倒排工期、快马加鞭,坚守岗位奋战百日,全力确保工程建设务期必成。”事实上,在当前四川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各个作业面,建好当地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和政治工程”,是任务更是决心,“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是要求更是准则。“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用身体作为光明的导线”是电力员工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的必然选择。 扎实走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地区最后堡垒,全力实现定点扶贫地区如期摘帽,全力打造行业扶贫国网样板,全力拓展东西帮扶深度广度。”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部署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战略,公司脱贫攻坚工作也进入“最后一公里”,最后的决战已然打响。 3月25日,由国网凉山供电公司主要负责人带队,扶贫小分队再次进入凉山州喜德县各则村,彝族老乡们表现了热烈的期待。 据了解,目前四川省剩下的7个贫困县、300个贫困村中,均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各则村名列其中。这是个典型的高寒山区行政村,村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来源,2015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766元。2019年11月,省国资委部署由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对口各则村精准扶贫。 “国家电网好……”一位彝族大叔指着身上所穿一件棉大衣用生硬的汉语表达,这是去年冬天,电力员工赠送的。但当时电力员工们送去的不仅仅是衣物等慰问品。按每户4只标准,电力员工向当地50多户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共200多只。随后又在回购鸡的同时,又送去30只羊。为了在扶贫的同时壮大实体经济,还指导了村里的专合社进行统一养殖、统一销售。随后让村民参与分红。 这一次,国家电网又给村民们带来什么呢?据了解,今年四川将对凉山州7个未摘帽贫困县和300个未退出贫困村进行挂牌督战,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的要求展开。为此,此次电力扶贫小分队带来了一套更为立体也更为精准的脱贫作战方案。 做强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做实产品销售,助农持续增收;克服疫情影响,引导外出务工;加强技术培训,就地就近保障就业;做好政策保障,保增收防返贫;深化移风易俗,全力保障脱贫…… “我们打算将各则村与阿吼村结对互助,资源互补、观念互通,我们还打算帮助村里建立线上线下内容丰富的学习网,让各则村的年青人不断积淀,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还开始进行思考,如何帮助村民脱贫后不返贫……”(陈雪枫 方昱 米雪 陈红梅 黄丽) 信息来源:四川科锐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传媒中心 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 国网成都供电公司 国网凉山供电公司 国网甘孜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