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税电指数”精准把脉经济复苏

发布日期: 2020-03-11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街头,繁花簇在枝头,暖意融融、悄无声息,如同这座城市里从未熄灭过的灯火,带着希望趟过黑暗,走到了平凡日常中的秩序希望,社会经济发展也逐渐全面步入正常轨道。

  四川全面复工复产已有月余,电力大数据绘出了复工复产的进度图。经济进一步发展,数据进一步支撑,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创新探索、跨界合作,与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享企业增值税发票和用电数据,共同挖掘经济运行信息,构建四川省“税电指数”。

  税收、用电大数据的综合运用优势何在?税务的开票数量及开票金额数据反映企业购销状况,表征企业经营活动强度;电网的用电数据反映企业生产运行情况,表征企业生产运转强度。两方数据融合,构建相应指数,不但能更加准确监测并分析各地、各类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还能综合反映各类产业、各类行业企业的生产效能,对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目前,“税电指数”指标体系的覆盖监测范围涵盖全省253万企业客户。其中,对工商业客户,又分大中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进行重点监测;可以根据需要,对重点企业进行长期跟踪监测,掌握经济运行的风向标。分类别、分层级的监测体系更好地确保了多维度掌握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3月7日发布的四川省企业复工复产“税电指数”分析周报显示,近一周以来,全省供、产、销各环节匹配度进一步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稳步恢复,工业企业整体复工复产情况较好。同时,也可以看到,全省小微型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水平相对滞后,指数仅为73.26和78.95,小微型商业企业也不例外,复工复产指数截至3月6日为70.45,产能未能完全释放,究其原因,这与人流减少以及疫情防控需要,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整体复工复产情况滞后是相匹配的。

  根据“税电指数”,周报分析了当前全省企业复工复产值得关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帮助困难企业筹划建设线上营销促进销售、积极推动部分重点产业企业配套本地化以尽快弥补当前个别企业产业链缺失等等建议。

  企业复工复产不是单兵作战,事关产业链全局。从这个层面来看,随着复工的企业越来越多,存在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新情况、新需求不断涌现。那么,要补齐短板、满足需求,首先就要精准地找到短板、认清需求。“税电指数”正是提供了寻找“短板”和需求的捷径,及时、真实、精准的计算结果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对指数波动的原因,能溯源到企业,不但有助于精准开展复工复产工作,还能够对招商引资工作产生一定助益,从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从电力数据“画像”,到探索其中的关联性,公司用越来越灵敏的“互联网思维”思考问题,在又一次电力数据跨界合作、深度挖掘之后,还在探索进一步与发改、经信、电信等部门合作,做好复工复产情况的复合检测和分析,提供更加及时全面准确的决策服务。

  电力,支撑着这场战“疫”中每一次每一点向好的转变。电力数据,和包括税收在内的众多大数据为精准防控提供了可能,让决策的艰难程度降低、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链接】名词解释

  税电复工指数=(税务复工率×50%+电力复工率×50%)×100,该指数从生产运行和销售两个维度反映复工企业覆盖面。其中,税务复工率=当前开票数/同期开票数,反映恢复销售活动企业的覆盖面;电力复工率=当日用电量超过本企业2019年12月日均用电量30%的企业户数/监测客户数,反映恢复生产运行状态的企业覆盖面。

  税电复产指数=(税务复产率×50%+电力复产率×50%)×100,从生产运行和销售两个维度反映企业恢复到正常运营状态的程度。其中,税务复产率=当前开票金额/同期开票金额,反映企业恢复到正常销售状态的程度;电力复产率=当日全省企业用电量/2019年12月全省企业日均用电量,反映企业恢复到正常生产运行状态的程度。(黄梅)

  信息来源: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营销部  四川科锐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传媒中心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