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公司】“浇着浇着地,电表跳闸了,怎么合也合不上。快来帮帮忙吧”2月28日上午,国网德阳市绵东供电公司接到德阳绵竹市东北镇联合村5组花菜大户刘明华的电话。 刘明华是联合村有名的花菜大户,种了160多亩花菜,每亩利润3千左右。除了保证一家三口衣食无忧以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还加入了捐赠队伍,以实际行动支援防疫第一线。 国网四川电力(德阳绵东)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陈方程和张光鉴不到10分钟,就赶到了故障现场,经过细心检查,发现是开关连线松动接触不良导致跳闸。 他们赶紧拿出工具处理故障。几分钟后,地里的出水口就哗哗地冒出水来,清澈的井水汩汩的流进绿油油的花菜地。 “刘大哥,您这下放心浇地吧,故障给处理好了,有问题打‘供电服务连心卡’上的电话,我们随叫随到。” 陈方程把一张写着服务电话的连心卡递到对刘明华手中说。接着,又不忘反复叮嘱他:“漏电保护器要随时检查,做试跳实验;抽水泵用电要注意安全......” 同一时候,在德阳广汉市三水供电所的辜继俊,张德福也正在忙碌着。他们对照手中的台账,来到各个抽水点,对机井线路及漏电保护器进行特巡检查和维护,指导村民正确使用抽水设备,并且在各机井抽水点张贴了安全用电宣传画,广泛宣传春灌安全注意事项。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德阳广汉市三水镇医院住院部被确定为广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三水供电所在及时为该点进行用电设备紧急改造后,还定期对该医院线路全全用电巡视和隐患排查,做好日常维护。 进入2月下旬,三水供电所启动了“防控不松懈、春耕不耽误”的助力春耕行动,对农村春耕电力设施进行摸底排查,消除农排抽水设备安全隐患。 寿增村2组的村民张大爷对电工们的服务非常满意:“你们来得正好,我们正准备灌溉庄稼 呢,这个抽水机一年没有用了,你们来帮我们检查一下,心里也放心了”。 信息来源:国网德阳供电公司 ............................................................................................... 【凉山公司】“建议在您家枇杷规模化种植过程中利用电气化农具进行灌溉和防虫,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枇杷种植效率,还能降低种植成本、增加产值……”2月28日,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一年一度枇杷产销售旺季到来,国网凉山供电公司景星供电所党支部书记向德洪组织工作人员来到宁南县宁远镇下村的枇杷地里,为农户种植用电现场勘察,送上用电建议。 当天上午,春光明媚,满山遍野的枇杷树上,套带枇杷满挂,累累硕果压弯枝头。果农们穿行于茂密林间,用双手摘下这些饱含幸福的金黄果实。 “最高等级收购价都能达到12元一斤。细算下来是种粮食收益的好几倍。这不,我还准备扩大种植规模呢……”今年,果农胡志国家的3亩枇杷园大获丰收,看着满树的枇杷他笑容满面的说着。 但是,多年的种植经验告诉胡志国,沿用纯人工种植的“老方法”进行规模扩大根本就行不通。 “依靠人工的传统种植方法,比如冬季干旱少雨,一亩地最少要请一个人浇灌就要150元一天,增加人工成本不说,效率以不高,枇杷产量还受影响。如果用大功率清水泵最多2小时,除去电费,光这一项就要一天就要节约300多元。”胡志国如数家珍,一笔笔算着。“乡镇的农技员给出的方案是必须依靠电,用水泵和控制单元实现机灌与滴灌结合解决干旱,夜间用户外电击型紫光灯诱杀蚊虫解决虫害又不打农药。” “你看,刚说起用电,供电公司就主动上门给我考虑种植用电了。”这边谈着,另一边向德洪做完用电检查回来,拍着胡志国的肩膀说到:“老胡,已经看好了,你们村农网改造过,你这里用电很方便,电源近、电压足,没什么问题,你就放心种植吧。”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除了胡志国一家,在宁南县宁远镇下村,不少村民在枇杷上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参与到规模化种植中去。此外,该村还组织举办枇杷节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乡村经济。与此同时,凉山公司主动上门,把用电建议送到田间地头,全力为种植户们提供更加优质的供电服务,助力该村枇杷种植产业规模化发展。 “下面,我给各位亲在田间现场展示一下枇杷的采摘……”正当向德洪在枇杷园里和村民们交流着规模化种植用电情况时,一位说着普通话的女孩走了过来,她叫冉燕清,正在网络上主播枇杷的摘取过程。 “我还正打算用‘网上国网’APP申请用电,恰好你们来了,帮我看一下临时用电吧。”看着枇杷园里的向德洪,冉燕清走过来说。 在冉燕清直播期间,向德洪详细勘察了她房间里的临时用电线路,又把室内线路检查了一次,确保她直播全过程用电无忧。 “太感谢了,这下我就能安心直播了,现在我们主要依靠电和网络就能工作。特别是电,充足的供电就代表效率和利润。”冉燕清兴奋的说到。 从谈话中了解到,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依靠传统销售模式的果农“很受伤”。由于防疫管控,造成人工和运输成本飙升,前段时间外地的客商持观望态度,但是枇杷成熟却不等人。客观条件迫使果农们逐步将销售重心从传统上门收购转到网络平台,依靠互联网拓宽枇杷销售渠道。 受疫情影响,近期正是网络销售的高峰,平均每天销售枇杷在5000斤以上,靠雇工人装箱、密封、贴快递标签,冉燕清逐渐感觉“跟不上节奏”。 “前几天我在网上淘了套二手自动装箱与密封机来包装枇杷,正在担心用电的问题你们就来了,现在好了,包装工作也不愁了。”有了充足的电力保障,在提高枇杷包装效率的同时减少了人工成本,这“一增一减”冉燕清的成本就节约出来了,她连忙向向德洪道谢。 信息来源:国网凉山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