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个寒潮强势来袭,甘洛县城开始下雪,根据覆冰在线监测设备传回的数据显示,110千伏尔海二线61号塔覆冰厚度已达10毫米,请大家做好准备后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开展融冰工作……”2月15日18时,在国网凉山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大数据技术服务中心,看着大屏幕上持续增加的数据,输电运检负责人在工作群中发出工作动员。 110千伏尔海二线全长22.78千米,杆塔共77基,承担着石棉工业园区生产用电以及凉山州甘洛县生产、生活用电的重要任务,一旦发生线路故障,将会影响甘洛县海棠片区的6000多户居民生活用电,并造成工业园区大面积停电,融冰任务刻不容缓。 看到消息后,国网凉山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工作人员一刻也不敢耽误,立即成立青年突击队,准备好相关融冰装备。当日20时48分,融冰装备全部装车完毕,输电运检青年突击队融冰小组开始踏上了星夜兼程的融冰之路。 经过层层防疫检查,2月16日凌晨1时53分,输电运检青年突击队融冰小组到达甘洛县正西村海拔2300米的110千伏海田变电站。此时,现场气温为零下6摄氏度,110千伏尔海二线61号覆冰厚度10.3毫米,交流融冰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110千伏尔海二线已经停电转检修,接入10千伏电缆,对侧变电站三相短接……”卸下融冰装备并做好准备后,现场工作负责人陈小川立即组织融冰小组开始融冰工作。 “现在融冰电流为516安培,请监测组对导线、搭接点的温度进行监测,检查覆冰在线监测系统传感器数据......”陈小川叮嘱着在他身边进行融冰工作的张宇和周卓彪。 “覆冰开始脱落,请大家注意查看覆冰拉力传感器数据。”凌晨5时31分,经过4个小时的准备工作,融冰监控室传来消息。现场人员立即对导线和电缆的温度进行测量,并时刻关注着覆冰数据和监控室的母线运行情况。经过1个多小时的融冰,6时44分,110千伏尔海二线融冰工作顺利结束。 此次融冰利用110千伏海田变电站10千伏备用间隔作为交流融冰电源,使用电缆串联110千伏尔海二线三相架空导线,在另一侧的220千伏尔足变电站三相导线短接形成回路,这样110千伏尔海二线三相导线本体阻抗作为负载,在电流作用下产生热量,达到最终融冰的目的。融冰过程中工作人员又将110千伏海田变电站一台备用电容器并入电源,以此提高负载电流,大大提高了融冰效率。 信息来源:国网凉山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