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到名雅山庄一路上起起伏伏的电线,转多少弯、过几个口、红绿灯闪烁的长短,国网四川电力调控中心监控长师文果都已烂熟于心。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面对肆虐的疫情,调控中心执行公司党委决定,组建封闭值班队伍,所有值班员的生活场所和工作场所均分成互不见面的两组进行隔离,过上了两点一线的日子。 如果把整个电网比作一个人的身体的话,调控就是大脑,负责处理各种来自电网的各种刺激,并正确及时地作出反应。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在岗的每一分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达调令的每一个字都必须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无论是平常的日日夜夜,还是举家团聚的节假日,以及地震来袭、高温“沦陷”、雷暴雨、疫情肆虐的非常时期,时光记录着调控人的坚持。 叮铃铃,叮铃铃,调控大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每一个电话,在响铃后都能被迅速接通,每一个应答回复都快速准确。电网调度员们戴着口罩、守着信号、盯着曲线、守频率、调电压、控设备……抗疫期间,调控中心工作井然有序。 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疫情之下,他们克服困难,没有一个人退缩。 2月6日,是调控封闭的第五天,也是党员师文果战斗调控一线的第14天。上班十一年的师文果,如今是一位监控长,他的战“疫”记录,始于武汉疫情正式公布。因着高度的职业敏感,师文果积极筹备自我防护工作,1月23号日便开始在家中待命,断绝了与外界的接触,从除夕值班开始,再也没有停歇,这种不停歇已经成了常态,十一年来,只有一年,师文果没有在调控大厅守岁。 师文果的妻子是西部战区医院的医生,疫情发生后,她立即提交了加入支援一线的请愿书,期间一边工作一边带娃,这对理工科夫妻从疫情公布开始就为无人带娃的问题做了一系列筹谋,培养6岁儿子独自入睡、教他使用电饭煲,教他上微信、电话求助等等。“儿子从一开始害怕到越来越勇敢、独立。”说这话时,师文果的语气里满是心疼还有那么点美妙的骄傲。 工作以外,师文果会跟妻子和孩子通话,与妻子聊的最多的还是目前疫情的控制情况,对孩子,更多的是关注他一天的时间安排和作业完成情况,不管聊什么,孩子最后都会问一句“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回家”,师文果说他虽有诸多不舍,但坚守岗位的决心没有动摇。这个理工直男甚至还有一个乐观朴素的想法,通过这段时间培养他独自自主、合理规划等习惯。 同样参加工作十一年的陈颖,是一个调控长,是一名党员,当时选择调控专业也就是想切切实实的为电网安全做点贡献。“年货没有拆,春联和福字还没来得及贴上,已经被紧急召回。”陈颖回忆说,调控工作责任大,压力大,但他也坦言,调控也是很实现个人价值的岗位,每当正确处理一个事故或异常,执行完一项重大停送电操作,给电网安全作出贡献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自豪,这种自豪支撑他走过11个年头。 除夕那天接到返岗通知后,陈颖为父母、妻儿买好了飞往新疆的机票,初一凌晨他们飞向岳父母。但是由于妻子集中留观,现在年迈的岳父母和多病的父母以及年幼的儿子只能相互照顾,水土不服和饮食的不适应困扰着老人孩子。他就期盼着疫情赶紧结束,能够接回父母以及天天念叨着想念自己的儿子。 疫情防控期间,最崩溃的一个班出现在2月3日0:05分,青白江区突发5.1级地震,调控大厅摇摇晃晃,电话铃音、对话声到处在响,氛围紧张、沉重。但是,当值的调控四班在本能地起身以后,以惊人的淡定和从容立马坐上工位认真核实成都地区及周边地区电网运行情况,一一记录设备跳闸和负荷损失详情,收集材料、迅速汇报。 调控人的英雄主义与柔情 提到值班,调控员给出的反馈往往是“习惯了”。疫情防控结束后,他们依然会继续之前的忙碌生活,专注于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岗位成才依然是他们最大的追求。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是调控人的英雄主义。 钟华和爱人,一个人在电网封闭奋战,另一个在医院奋战,他说他的想法,和斗士钟南山一样,一个人在他的岗位上能够做到最好,这就是他的最大政治;李金龙觉得这些年他们都熬成了“熊猫”,但是成功平稳处理完调令、或出现特殊情况“抢救”过来的故障,还是会点燃当英雄的感觉;黄铮说自己喜爱这个工作的过程,本着职业的精神,勤勉努力;游蛟坚信工作很累,但工作也会给人支撑;廖斌感觉离开家人封闭工作——那是一种夹杂着孤单、愧疚与勇气的体验。“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我知道现在的困难和责任,我作为一名调度员我想保护好我的调控中心,我们的电网。”向璟的普通话带着重庆味道,但字字恳切。 疫情未解除期间,电网各项工作未全部开展,用电负荷也相对较轻,但工作状态更加紧张。每一个调控人心里都知道,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稳,越要严格控制各类断面,越要快速处置各类异常和事故,绝对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他们重任在肩,要克服一切困难打赢。 他们不是没有浪漫。谁都想回家团团圆圆过年,压力山大的调控人,褪下战袍也是血肉之躯,也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在他们家中有年迈父母期盼的双眼,有婴孩嗷嗷待哺的呼唤。疫情过后,调度员们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放松地睡一觉后,好好陪陪家人,一起吃个“团年饭”。 弥足珍贵的坚守与支持 调控大厅,是封锁的。但是,关心和爱流淌着,每一条战线上的兄弟都告诉他们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每一位家人都告诉他们永远在一转身的地方等候。而每一个调度人心中,都含着一份对家人的愧疚。 调控中心给家属们写了一封信,信里这样写道,“我们知道,调控员家中也有父母需要照顾、有的家属同时奋战在防控疫情前线、有的家中孩子尚且年幼……他们之所以能够安心、专注,与您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分不开!正是这份弥足珍贵的理解支持和默默付出,我们的调控员才能全心全意守护好四川电网,保障各行各业正常运转、广大百姓安心生活。我们以拥有这般可敬可爱的调控员及家属们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安全可靠供电是维护社会稳定、万家灯火的重要基石,也是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调控员作为电网运行的指挥者,具有旁人不可代替的特点,调控员队伍一旦感染疫情,将直接造成电网“无人驾驶”,影响到社会民生及疫情防控。为了打赢这场硬仗,与那些奔赴武汉支援的“逆行者”一样,四川电力调控员离开家人,孤独却又团结地守卫着四川电网,高强度地工作着,用自己的奉献和坚守告诉所有人,什么是铁军。 春天的意志和暖流正在逐渐驱走寒冬。他们,和我们一样,始终坚信,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年过春来,武大樱花树下、黄鹤楼边、长江大桥上,尽是新篇,时刻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记者手记: 虽然古老的人际生活和生产关系逐渐消失,人们对于春节阖家团聚的向往却始终未减。无论时序如何转换,春节始终都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欢聚的时刻,调控中心的调控员们依旧默默坚守在岗位上,维护着万家灯火的美好,从屏幕闪烁的数字里感受平安温暖。 除了四川电力调控中心,还有23个地调,106个县调采用了同样的工作方式,那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在发生着。调控,是一个以工科男为主的群体,被列为钢铁直男重灾区,他们很可爱、很实在,他们有钢铁的心,亦有可爱的笑,许是因为知行合一的关系,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大话”是那样真挚感人。 他们,为电网安全稳定付出的时间,应该被更多人看见。 (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