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洪恩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自身工作紧密结合,率队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阿吼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时,展现在眼前的是,通村的水泥路格外宽敞,73栋整齐漂亮的易地扶贫搬迁房成为大山深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6年,喜德县阿吼村成为公司的定点扶贫村。三年来,电网扶贫解决了“用电难”问题,产业扶贫大大提升村民收入,智力扶贫为该村培养了人才,送来了技术。2017年底,阿吼村实现了整村脱贫,2018年阿吼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7180元,当地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 全力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为贫困地区点亮发展的希望,为农村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离不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快速推进。农村电网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农网改造升级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决策部署,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心谋划、精益管理,优质高效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确保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自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以来,农网供电能力大幅增强,农村客户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841%,户均停电时间较2015年降低104小时/户,电压合格率从2015年的95.66%提升至99.935%;重点区域通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成3个小康电示范县,5992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户均配变容量提升显著,由2015年的1.16千伏安提升至1.8千伏安、增长55.17%。 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2017年9月12日至17日,仅仅1.5公里的山路,8名工人耗时6天,历经43道拐,打了300余个牵引桩,用坏一台绞磨机,终于将一台950公斤的变压器一寸一寸地挪上了山…… 这是雅安市汉源县古路彝族村的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中的一个片段。位于大渡河峡谷绝壁之上的古路村2010年以前一直没有通电,村民们靠点煤油灯过日子。后来虽然通了电,但是近年来,当地独特的地貌风景吸引来大量观光客,村民也开始办起农家乐,电力就不够用了。 在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中,公司投入165.35万元升级古路村癞子坪组的电网,为癞子坪旅游开发提供电源支撑,大幅提升接待游客能力,这不仅解决了古路村的旅游接待用电问题,还将满足古路村未来30年发展的用电需要,为当地脱贫攻坚和旅游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这只是国网四川电力积极完成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和自然村通动力电专项工程建设,有效地解决用电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场景。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明确部署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电力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础。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专题研究部署,助力脱贫攻坚任务加快推进,全力以赴开展扶贫攻坚, 8250个贫困村电网已满足未来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和产业发展的用电需求,既有“低电压”问题得到全面消除;同时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建设等需求,实施全省3430个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边远贫困地区电压更稳、质量更高;公司还高效完成了机井通电专项工程建设,实现5207眼机井通电,有效释放农村电力市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 在农网改造升级的带动下,四川电网供电能力和质量大幅提升,尤其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用电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支撑农村“双创”、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提供了重要保障。 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7月18日,在资阳市雁江区东峰镇,镇上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项目施工。“这个是今年公司农网改造项目之一,7月初,我们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国网资阳市雁江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刘晓东介绍,东峰场镇共有1088户客户,近年来,许多村民家中添置了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造成用电负荷迅速攀升,镇上仅有的5台变压器已无法满足村民的用电需求。 为有效缓解当地用电负荷,国网资阳市雁江供电公司经过前期仔细勘察后,决定进行电网改造,增加变压器,以解决村民的用电难题,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场镇上,电力工人们正在进行电杆基础引孔挖坑施工。此次东峰镇农网改造施工将新增8台变压器,容量也由以往的1070千伏安扩大为4600千伏安,承载能力增大一倍以上。“迎峰度夏期间用电无忧,10年之内用电负荷没问题”!对农网改造后村民用电,刘晓东信心满满。 就农网改造升级而言,有电只是基础,之后的维护与延伸服务,成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抓手。为全力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项目辅助支持系统、配电网工程信息管理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搭建全业务流程精益化管控平台,实现安全风险一清二楚、关键人员全面管控、计划管理科学高效、进度分析准确全面、工程档案及时规范。同时,全面应用现场安全监督系统,做到现场施工关键环节信息化音像记录,基本实现施工现场实时监控;建立工程建设进度周报、双周例会等常态机制,实现项目全流程精益管控。 下一步,公司将坚定年底完成建设任务目标不放松,加大项目协调力度,统筹项目推进,逐级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资源调配,有效整合施工建设力量,做好施工建设任务安排,推行配电网工厂化预制、成套化配送、装配化施工、机械化作业,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确保按期完成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建设任务。 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现在电足了,用电完全没问题,虾塘才能排灌和供氧,龙虾才能养肥,卖个好价钱呢!”5月20日,在宜宾市江安县城以北的道祝山下,有一片环境优美的低洼田,这里养殖着150多亩的龙虾。初夏正是龙虾生长的最佳时期,虾农张泽民穿着水裤,正在田里察看龙虾生长情况。 张泽民是当地有名的养虾能手,这几年,龙虾市场需求量大、经济行情不断攀升,从而使在广东学了养殖技术的他萌发养殖农虾的念头。几经考察,他回到老家江安县四面镇场坝村,相中小屋基组150多亩农田,这里环境清幽,沟渠易于改造,便于排灌,非常适合龙虾养殖。于是,去年他承包该处农田,开始龙虾养殖。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四面镇场坝村整村呈现一个扁豆型、细长的供电网域,使线路末端的居民一直濒临低电压。而张泽民租下的虾塘恰好处于供电线路末端,电力不充足,没有足够动力排灌形成活水,增氧机也不能工作,养出的龙虾特别小,这可愁坏了张泽民。负责小屋基组供电服务的客户经理闻中银获悉后,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5月中旬,水清供电所免费为小屋基组的村民安装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并新建10千伏线路600米、0.4千伏线路300米,电力一下子便充足了。 世上真有免费的午餐? 张泽民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国网江安县供电公司消灭农村低电压农网改造工程惠及到了场坝村。据了解,为助力乡村振兴,国网江安县供电公司2018年共投资3765万元,实施了14个中心村电网改造,5个提灌站通电(“井井通电”),12个贫困村的农网改造升级,消除低电压台区63个。2019年,预计投资5759万元,完成13个贫困村的农网改造升级,消除低电压台区60个。 “龙虾养殖周期短、效益高。一亩虾可收获两季,一般二个多月就出笼上市,可获利一万多元。有了电力保障,我还要扩大规模!”如今的张泽民信心满满。 电力足了,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像张泽民一样,农网改造后发展特色产业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了。农网改造升级,补了短板,惠了民生,助力乡村振兴更好发展。(文学) 信息来源:四川科锐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