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报》:电力架起连心桥 小山村变“大学村”

发布日期: 2023-10-30

票订了吗?国庆收假回学校要好好学习,路上要注意安全!”106日,四川凉山供电公司派驻盐源县棉桠镇一碗水村第一书记张大海在电话里对回村过完节要返校的大学生沈永发说。今年,一碗水村有71名学生考上大学。学生们从学校回家后,喜欢给张大海讲自己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张大海也会告诉他们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的事项。 

驻村中重点关注贫困学子 

20161月,张大海到一碗水村任第一书记。一碗水村极度缺水,村民要想脱贫,必须先解决用水问题。张大海驻村后积极到政府相关部门去争取资金,又联系相关单位施工,为村里建了20口钢化水窖,解决了全村的生活用水问题。他还协同其他帮扶单位多方筹措资金340余万元,为村里新建水窖400余口,可储水1.1万立方米,解决了村里1400余亩土地的灌溉用水问题。张大海带领村民种植花椒、苹果,发展养殖。2020年,一碗水村脱贫摘帽。 

一碗水村有村民1016户,彝族同胞占比90%,由于历史原因村民受教育水平一直不高。张大海明白,要想实现一碗水村的长久可持续发展,人才是关键。他深入村民家中摸排适龄学子入学情况,一一记录学生成绩、家庭情况。四川工商学院和宜宾学院也有驻一碗水村帮扶队。张大海和驻村队员一起成立中高考服务小组,了解掌握考生的志愿和学习成绩,为考生填报中考、高考志愿提供参考。 

智援团走到学生身边 

在张大海等人的建议和推动下,201911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青年志愿者成立了智援团智援团的青年志愿者来自成都、凉山、天府新区、攀枝花、乐山、德阳、遂宁、南充8家供电公司及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等5家直属单位。 

智援团确定了双扶两助促振兴(扶志、扶智,助升学就业、助产业发展)机制,成立了助学团、助农团和管理团。 

智援团按照“21”“31”2个或3个志愿者负责帮扶1名学生)的原则重点结对帮扶一碗水村和国网四川电力定点帮扶村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疏解思想上的困惑,鼓励他们用学到的知识建设家乡。 

没想过这辈子能住进砖房,用上自来水,更没想过家里能出个大学生,毕业后顺利工作。一碗水村彝族青年王补都的爷爷王日母说。2020年,王补都考上了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上学期间,他每个假期都会协助智援团开展志愿帮扶工作。2022年,王补都毕业后通过招聘考试,成为盐源县供电公司的一名员工。 

王补都说:“2016年我读初二,那年我们村只有两名学生考上大专,能去县城读高中的也只有4人。2020年,我们村高中毕业生有13人,还都考上了大学。在智援团的帮助下,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 

小山村8年走出228名大学生 

张大海叔叔到我家鼓励我,帮助我坚定信心。我今年终于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7月,一碗水村学生沈永发考上了西昌学院,谈起智援团对自己的帮助,非常激动。 

2021年,智援团更名为连心桥·智援团。如今,这个团队有275名志愿者,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志愿者有16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志愿者有173名,大学本科学历的志愿者有86名。今年327日,一碗水村有9名学生参加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职教育单独招生考试。考试前一日,连心桥·智援团派志愿者赶赴考生考试地点,疏解考生焦虑、紧张情绪,并在每个考点安排1名紧急情况联系人,协助考生处理突发情况。这9名学生均考上了大学。 

2016年至今,在国网四川电力的帮扶下,阿吼村和一碗水村共有252名学生考上大学,其中一碗水村就有228名。一碗水村成了盐源县有名的大学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