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永红乡五马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依托马边县“大风顶秘境生态旅游区”建设发展机遇和四川乐山供电公司的定点帮扶,五马村加快电网改造,推进“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光互补和种养产业,走出了小凉山彝区“因村制宜”发展新路子。如今,五马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1.8万元。 乐山供电公司党员志愿者清洗光伏板。 刘若明 摄 村民们领取供电公司发放的鸡苗。刘若明 摄 大风顶山下的五马村。 曹雪虹 摄 供电员工在五马村开展安全用电宣传。 曹雪虹 摄 农光互补 综合发展稳收益 12月5日,在永红乡团包子山上,一排排整洁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为彝家山村提供着动能。 2017年,为解决马边县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永红乡片区山多地少,产业发展滞后难题,乐山供电公司结合当地日照时间较长特点,帮助永红乡五马村、团包子村共建了一座0.662兆瓦光伏电站,年均电费收入27万元,为两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约13万元。 “过去由于缺乏专业管理,光伏板积灰结垢长期得不到清洗,光伏电站发电量较低,一年下来收益并不高。”五马村党支部书记吉克罗布说。 2021年,乐山供电公司驻五马村第一书记王华到任后,组织国网四川电力(乐山)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定期开展光伏电站运行状态巡视,义务维修故障设备。因山顶附近无水源,王华和队员们一同背水上山清理光伏板,2022年,王华爬坡越沟走遍附近山坡,终于在离光伏电站1.8千米高山处寻找到了稳定水源。他多方筹集资金,带领队员协力建成了光伏电站蓄水池及场内管道,彻底解决了电站清洗无流动水源、无法清除顽垢的难题,光电转换率大幅提升。2022年电站发电54.3万千瓦时,较2021年增长16%。 为进一步利用好光伏板下的土地资源,王华带领村两委仔细考察,确定五马村集体经济与乐山师范学院、四川德顺源食品公司两家单位合作,于今年5月正式实施在光伏板下种植竹荪的农光互补项目。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今年8月,第一批竹荪鲜嫩出土,喜获丰收。“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参与了第一批竹荪试种,没想到获得了1万多元收入。”参与竹荪试种的村民琼模古叶兴奋地说。 今年10月,永红乡光伏电站四期扩建项目顺利通过立项评审,电站规模将提高到1.063兆瓦,预计每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和入股村民带来45万元收入。同时,明年竹荪农光互补项目也将扩大到20亩,预计可为村集体和参股村民带来近20万元收入。 产销合作 致富增收添信心 12月的大风顶层林尽染,阵阵的牛铃声在山间回响,成群的牛羊正在半山腰吃着青草,阿罗支指指着身后的牛群说:“我会好好看管牛群,让母牛生下更多小牛崽,明年大风顶山坡上牛铃声一定会更响。” 五马村村民阿罗支指是村里的养殖能手,他入股了村里的黄牛养殖项目,2022年他的收益达到1万元。“供电公司帮助我们乡村振兴,大家积极参与产业项目,得到了收益,见到了成效,也看到了致富的希望。”阿罗支指说。 受高山气候影响,五马村农业生产较为单一,为了因地制宜增加村里农业产业种类,让守着洋芋、苞谷过日子的村民们开拓发展思路,乐山供电公司积极邀请农业和环境保护专家多次到大风顶保护区考察。经过多方论证,最终确定依托大风顶天然牧场开展黄牛和山羊繁殖、养殖的中长期项目。 2022年,由乐山供电公司组织申请的帮扶捐赠项目在五马村实施,村里引进种黄牛12头、种山羊31只进行培育繁殖。村民们看到牛羊繁殖前景喜人,也主动以入股、投入劳动的方式参与到项目中。到今年10月,大风顶山下天然牧场里村集体和村民自发饲喂的黄牛已有40头、山羊400只,存栏生猪260头、鸡鸭1000余只。 为了将五马村农产品销售出去,2021年11月,该村成立以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富彝合作社,并与乐山供电公司下属彝兴农业公司签下长期合作协议。彝兴农业公司通过企业职工食堂、工会以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慧农帮”APP等平台,帮助该村农产品走出大山,一条通过彝兴农业公司在线销售平台辐射全国的销售渠道就此打开。如今,五马村牛、羊、猪、鸡等畜禽肉类、蛋类以及天麻、竹荪、竹笋等高山独有生态农产品,已成为大风顶生态旅游对外宣传的响亮名片。 2022年,富彝合作社对外销售农产品共36.9万元,合作社获得收益3.3万元。今年上半年,五马村销售收入达25.02万元,合作社获得利润达2.24万元。 扶志助学 人才接力后劲足 长效发展,人才培养是基础。今年7月,五马村再次传来喜讯,全村共有17名学生考上大专,7名学生考进本科,这是该村自2013年乐山供电公司定点帮扶以来创出的最好成绩。 2013年起,乐山供电公司“壹嘉壹”志愿服务队里每年都有志愿者主动到永红乡中心小学开展“扶智助学”活动,依托“壹嘉壹小信箱”书信交流、趣味课堂入村校、“走出大山看世界”等活动,帮助山区孩子们增见识、开眼界。 在乐山供电公司牵线下,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连心桥·智援团”每年对五马村提供“扶智助学”项目,通过对全村小学至高中应届毕业生开展助学慰问,对品学兼优和考上大学的学生给予助学奖励,不断激励彝家山村孩子努力学习。 今年考上大学的尤其杨超在开学日志里写到:考上大学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会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回到家乡教书育人,希望让彝区娃娃们都能接受到良好教育。 要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和全村共同富裕,五马村还必须培养出自己的致富带头人。村民阿罗伍林是村里率先成长起来的致富能手,他先后到湖北、云南考察天麻种植项目,通过自学的方式成功在大风顶高山区种植天麻。 为支持阿罗伍林发展特色种植业,乐山供电公司帮助阿罗伍林多方申请资金,并在他家150平方米的土地上搞起了天麻试种场。2022年12月,首批天麻完成播种,到今年11月,天麻在阿罗伍林的精心管理下长势喜人,初步估计将带来3万余元收益。阿罗伍林还自学畜牧技术,开展母猪人工培育繁殖服务,为附近村民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提供技术支持,2022年他的收入达到10万元。 “我们要有志气,要真心学技术、钻研技术,走出去看世界,回到永红建设家乡,把我们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市场优势。我们有了供电公司的帮扶,致富更有盼头。”阿罗伍林说。 谈到未来五马村的发展,该村党支部书记吉克罗布信心满满:“我们村2024至2025年发展规划已得到了县、乡两级政府批准,乐西高速公路永红乡接口将于明年建成通车,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开发已拉开了序幕。我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美好。” 山水彝乡 秀美马边 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是一个以山高、坡陡、谷深为特征的山区县,山上植被密布,风景秀美,素有“金山银山”的美誉,也被称为“天然动植物基因库”。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78年,是以保护大熊猫、羚牛、珙桐、水青树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马边彝族为一户一屋的小家庭,数户或数十户杂错相邻,成自然村落。能歌善舞的彝族儿女,占马边县总人口的近50%。在这片古朴宁静的土地上,他们传承着千年流传的民俗文化,悠然自得,享受快乐。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