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四川成都: “渔光荷储充”先行先试

发布日期: 2022-10-17

《中国电力报》:“渔光荷储充”先行先试1.jpg

一场秋天的盛会在成都平原渐次铺开,整个“天府粮仓”处处洋溢着欢庆丰收的喜悦。10月12日,走进四川成都市新津区天府农业博览园,渔光一体、智能稻田、植物光工厂……各个展区处处体现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气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由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四川蜀电集团有限公司、通威集团等多方联手打造的“渔光荷储充”一体化示范项目。

“天府农博园是统筹推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理想区域之一,在农博园打造‘渔光荷储充’一体化项目既是先行探索,更是示范引领。”成都供电负责人表示。

推进清洁能源项目落地

近年来,成都供电加强农村电网发展规划与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衔接,提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推动农村绿色发展,全力打造现代新型(清洁)能源+智慧化农业项目。

在通威集团拥有先进成熟经验的“渔光一体”项目基础上,成都供电创造性地提出将电化学储能技术、新能源光伏并网技术、互联网能源管控技术等融合,通过储能云大数据综合平台整合调控,有效协同光伏并网、充电管理、储能调节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和政策、技术研讨,2021年12月多方达成合作,实现“渔光荷储充”项目落地,集合自动化养殖、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及充电桩等,形成了“渔光荷储充”一体化的示范园。

实现光储充一体化管理

“渔光荷储充”项目通过光伏系统白天发电,电能自发自用,剩余电量通过电池储能系统进行存储;在夜间用电低谷时,将大电网的电通过电池储能装置进行储存,在光照资源不足或者用电高峰时期将电能释放,解决光伏发电时效性缺陷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源网荷储一体化。

为充分发挥该项目示范作用,成都供电还自主研发了智慧储能云大数据综合平台,实现光、储、充数据化一体管理。平台采用智慧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养殖基地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行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据化能源画像,可有效监测基地电、水、燃气、蒸汽及压缩空气等各类能源的消耗情况。同时,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和趋势分析,帮助养殖基地针对各种能源需求及用能情况、能源质量、产品能源单耗等进行各项分析,实现一屏统观、全面分析、一屏直管的高效管控模式,确保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应并尽并”。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