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谈起“理塘”,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如鹤翩翩的诗人仓央嘉措,阳光帅气的藏族少年丁真亦或是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毛垭大草原…… 的确,理塘就是这样一个可以给人无限遐想的地方。海拔4014米的理塘县高城镇,坐落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世界高城”。慷慨的紫外线和高寒的气候常年光顾这片一马平川的大坝子,让生活在这儿的每一张脸都具备了“高原红”独有的厚重美。 12月10日,随着江苏卫视一款名为《百姓的味道》综艺节目的热播,理塘着实又“火”了一把。节目中,艺人谢霆锋、丁真和国网理塘县供电公司的三名电力职工围坐在燃烧的柴火旁取暖聊天,而丁真质朴真诚的一句“他们是我们的英雄”,娓娓道出了“英雄”的与众不同。 英雄 可以是浮华背后的光明大叔 说到一年内连续两次“出镜”的经历时,阿珍笑了。在被问及先后参与国网甘孜供电公司原创微电影《格聂维咪》和综艺节目《百姓的味道》拍摄工作有什么体验差别时,阿珍笑着说道:“感觉自己面对镜头越来越放得开了。” 今年是阿珍在理塘生活的第47个年头,理塘县的一草一木,在土生土长的他眼里都显得熟悉而平凡。扎根电力行业28年有余,用他的话说,也算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了。 “夏天雷雨季节,登杆操作时如不巧遇到打雷,会相当危险;冬天则只能等到太阳出来,积雪融化后才能上杆操作。”节目中,当艺人谢霆锋在询问电力线路作业的危险点和可能发生的意外时,国网理塘县供电公司水电运检中心主任阿珍这样回答。 其实,让阿珍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刚入职时的下乡作业。 1994年,入冬后的理塘高寒缺氧,长时间的降雪使路面早已凝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凌。为尽快帮助老乡群体解决用电故障,充分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当年,交通条件简陋的他们只能违规,限载五人的老式北京牌吉普车硬是被生生塞满了近十个成年人和大批作业装备。老式汽车在冰雪路面负重行驶着,刹车、转弯等功能都可能会因为恶劣的路面条件而失灵。在理塘县城通往下坝乡,004乡道上80余公里的路程里,每一次转弯,似乎都是对生命安全的“挑衅”。阿珍总说,每每谈及这些,当年的画面就历历在目。 有时候,印象中对于“英雄”的定义总是过于单调。英雄,也可以藏在浮华背后,默默守护高城的万家灯火,就像阿珍他们那样。 英雄 可以是背井离乡的美好青年 电话那头能明显地听到阵阵风声,当问及第一次“上电视”是什么感受时,还在现场作业的国网理塘县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邓景炽说道:“确实比较激动,但是后面还是该工作工作,该生活生活嘛。”虽然他在努力地保持着理智,但电话那头断断续续传来的咯咯笑声,还是暴露了生理上的那份“春风得意”。 2013年大学毕业后,21岁的邓景炽便孤身一人来到了国网理塘县供电公司工作,蓝天、白云、草原、牦牛……眼前的一切对年轻的他来说都是那么新鲜。在川生活多年的他也早已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因此,初来报道时,这个原本在湖南衡阳长大的小伙子并没有因为沟通问题陷入窘境,反而迅速融入了国网理塘县供电公司这个大家庭,和大家打成了一片。 入职至今,邓景炽先后在变电运维及营销专业工作,后主攻于智能电表入户流程及故障处理、采集终端现场调试及采集系统调试等相关专业,在2014年至2019年智能电表及采集建设的重点时期,累计参与了理塘县18000余户用户的智能电表改造工作。 “现在雅康高速也通了,回乐山看女朋友再不像过去那样困难了,往后州内各县去往内地的途径只会越来越便利。”即将结婚的他终于抑制不住内心那份激动。在外工作生活多年,如今的邓景炽早已从刚入职时的“愣头青”成长为了国网理塘县供电公司的核心业务主管,唯一不变的,是那份不忘初心的乐观心态。 英雄 可以是心怀家乡的莘莘学子 对于一部分从小生长在甘孜大地的人来说,有一天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高原去到外面的世界工作和生活,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2015年,年轻的扎西达吉本可以在内地城市谋得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这在当时看来,的确羡煞了身边不少的亲人朋友。 “理塘毕竟是我的家乡,我还是想重新回到这里,看着家乡越变越好。”火堆前的扎西表情坚定。相信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高原的“耿直”,4000余米的海拔、炙烤后背的紫外线、夏日里鸡蛋大小的冰雹和冬日过膝齐腿的积雪…… 放弃内地收入可观的工作,再次回到家乡,面对艰苦的作业条件和一切从零开始的挑战,这样的决定,“性价比”确实不算高。但渐渐地,他也发现了这种决定所带来的优势。当不会说汉语的藏族阿妈缓步走进营业厅,面临缴费交流的困境时,他总能及时充当藏汉双语翻译;当检修人员在变电站消除缺陷还未送电,遭到不明原因的老乡“气愤”围堵时,他总能第一个站出来发挥“本地人”的解释优势;下班后,他也总能按时回家陪伴家人……诸如此类,总也羡煞身边不少同事。 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的进驻和农网改造工程的不断推进,一座座崭新的变电站和一条条醒目的银线陆续在世界高城拔地而起,理塘电网早已今非昔比。 正如扎西所说,家乡理塘真的越变越好了。 去理塘的路依然很远。但此时此刻,奋斗在广袤甘孜大地上的,像邓景炽、阿珍和扎西达吉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操着不同的口音,带着不同的故事,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甘孜电网建设事业中,融入到这场“勇敢者的游戏”里。也正是百折不挠的他们,拿下了很多艰难险阻的挑战,创造了很多从无到有的奇迹,把那些所谓的不可能,一步步变成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