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广元:乡村建起能源站 绿色低碳助振兴

发布日期: 2021-09-29

人民日报广元.jpg

金秋九月,秦巴大地处处呈现出丰收的景象。

9月25日,在剑阁县汉阳镇七里村乡村能源站内,烟农们穿梭忙碌,将烘烤好的烟叶从全电智能烘烤房中取出,看着金灿灿的烟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不远处,同样忙碌的还有国网四川电力(广元剑门)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正在对能源站内的供电线路、配电设施和用电设备进行巡视检查,确保烤烟烘烤高峰期用电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让满格绿电为乡村振兴赋能。

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四川省从2015年开始实施新能源烘烤房试点建设,用电烘烤替代传统的燃煤烘烤,发挥电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低碳效用和价格优势,不仅能有效消纳丰水期富裕水电,更助推农业产业实现绿色生态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绿色环保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7月,剑阁汉阳电锅炉集中供热电能替代项目如期完成。国网剑阁县供电公司为七里村乡村能源站提供“一站式”用能服务,结合客户负荷和规划发展量身定制供电方案,新建10千伏专用线路4.8公里,安装2500千伏安转变1台,为4台750千瓦集中式电锅炉供能。烤烟季,能源站内56间集中式烤房24小时满负荷运行,平均每天耗能8000度。

以前,七里村烤烟是用煤作为燃料,燃煤不仅影响生态环境,也影响成品品质,农户卖不出好价钱。拥有30年烤烟经验的杨师傅说:“电烤烟不仅绿色环保,更重要的是每个阶段的温度和湿度是自动控制,烤出来的烟叶成色鲜、品质高、价钱好,还节省了锅炉工人的人工成本。”

乡村能源站不仅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生态转型,让农户享受实惠,还能让当地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现场正在忙碌的母祝英老人告诉笔者,她今年69岁,除了在家务农,每天种烟还能挣70块钱,一个烤烟季能增加收入7000元左右。

据了解,汉阳镇七里村全电智能烘烤房建成投运后,每年可实现9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替代,相当于节约标煤125吨,减少二氧化碳327.5吨、二氧化硫1.06吨,既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近年来,国网四川电力和四川省烟草公司整合各方资源,探索“电力+烟草+企业+合作社+烟农”合作模式,推动关闭分散小型的“煤、气、柴”烤房,依托乡村能源站,建设集约化、自动化、专业化的全电智能烘烤房。同时采用“能源托管”模式,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执行电能替代电价政策,每烤一房烟将为烟农节约100——200元的烤烟成本。

通过乡村电气化示范项目建设,目前剑阁县普安镇、汉阳镇、剑门关镇已建成具有全电烘烤功能的乡村能源站3个,共有全电智能烘烤房156间。除了7——9月集中烤烟,还可为当地食用菌、香菇、木耳等农副产品提供烘烤,降低烤房闲置率,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农户增加收入,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保障。

乡村振兴电先行,国网广元供电公司在全面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的同时,深入落实“3+1”政电联动服务机制,在乡镇、村社开展驻点服务,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义务检修用电设备,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