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国网德阳供电公司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干部员工与他们的帮扶对象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快过年了,他们再次来到帮扶对象家里…… 二老的新生活 1月28日上午,在绵竹市紫岩街道天齐村6组,刘成雪婆婆在自家的厨房里忙活,长年患病的陈孟全大爷在偏房里倒腾打米机。 “陈大爷、刘婆婆新年好,我们来看看你屋里用电情况。”听着熟悉的声音,陈孟全放下手上的活连忙出来招呼。原来,这是天齐村驻村第一书记、国网绵竹市供电公司紫岩供电所副所长王小勇带着几名员工,来到了他们家里。 刘成雪腿脚有些不便,自从搬进了新房,厨房是她最喜欢的地方。“以前从来没用过这些家电,真是越来越好了,要过年了,中午煮点腊肉。”陈大爷会一些技术活,自己给打米机接电线、装开关,有时帮村里人打米挣点钱,供电所员工经常都会来看看有没有用电安全隐患。 “两位老人其实很勤劳,只是长年患病导致家里贫困,这几年我们帮他儿子找了工作,给他们购买家禽养殖,再加上扶贫政策好,两个老人的日子慢慢就好了。”看到干净整洁的房屋和两位老人的笑容,王小勇心里很高兴。 供电所员工检查了老人家里各类家用电器,叮嘱了用电安全注意事项,还特别重新整理了打米机的电线和电表,消除安全隐患。“我们还会继续关注他们,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王小勇说。 王大爷拦车 1月29日,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富兴供电所所长袁国军带着员工来到富兴镇阳平村,看望长期帮扶的王旭大爷。“王大爷儿子回来了,我们去看看他,也帮忙看看家里用电情况。” 王大爷今年76岁,2014年因病致贫,儿子长期在外,他和老伴艰难度日。从那一年起,他就成为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精准扶贫对象。养鸡、鸭、牛,只要王大爷能做的,供电公司就送来家畜家禽苗子,教他科学饲养,还帮他们检查用电情况,不定期送些米、油等生活用品。 大红灯笼挂在堂屋门前,喜庆对联贴在正门两旁。王旭的儿子把房子装修的漂漂亮亮,宽敞明亮的客厅里,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富兴供电所员工一进门,王大爷就像看到亲人一样上前迎接,带着他们四处检查线路。 供电所员工临走时,王大爷抱了一包花生,一定要送给他们。他把花生扔进车厢,供电所员工又拿出来……一个要放,一个不要。“每次来,你们一口水都不喝,这次不要,我就不让你们走!”王大爷倔强地拦住车。 儿子考了第七名 太阳暖暖地照在小院子里,门口种植的几亩葡萄园已修剪完成。今年春节,脱贫后的杨兴林和妻子谢芳玉特别高兴:小儿子杨国龙大学第一学期就考了年级第七名。1月28日,谢芳玉向前来看望他们的国网绵竹市供电公司一行人说起,笑得合不拢嘴。 “老杨,这4亩葡萄园修剪、施肥都弄好了嘛?要照看好,今年争取有个好收成……”国网绵竹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李安军关心葡萄园情况。“自从上次帮我们把电线改了后,葡萄园抽水问题解决了,今年一定能有好收成。”杨兴林说。 杨兴林家住绵竹市紫岩街道谷王社区7组,他和妻子都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除了小儿子杨国龙,家里还有一个不能生活自理的大儿子,多年来全家一直过得很挣扎。 国网绵竹市供电公司是谷王村精准扶贫的对口单位,近年来该公司将杨兴林一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种植葡萄是杨兴林家主要经济来源,但是葡萄园缺水,生长不好。该公司充分利用扶贫政策,更换村里变压器、架设线路,彻底解决葡萄园用水问题。同时,帮助杨兴林养家禽,用好各类扶贫政策,最终成功脱贫。 2020年8月,杨国龙考上西南石油大学,杨兴林又看到新的希望。春节前,国网绵竹市供电公司为减轻杨兴林家经济压力,发动全体干部员工捐款,筹集了5000元作为学费。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杨国龙的大学生涯对全家以后的生活很关键,将竭尽所能给予关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