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巡线雪域高原 乐山出动“雄鹰战队”

发布日期: 2021-02-04

title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平均海拔3600米,最高海拔4620米,35千伏线路19条,10千伏线路39条,累计杆塔15417基。这些线路翻山越岭,跨过草原、穿越森林,像一张庞大的蜘蛛网伸向广袤大地上的村村寨寨。?

  有一支“雄鹰战队”,便“翱翔”于此。他们是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壹嘉壹”党员突击队援助甘孜州开展“输配电设施防范火灾隐患”排查行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无人机巡视,为甘孜州炉霍县和白玉县累计1387千米的线路隐患“找茬行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攻坚克难?

“雄鹰”飞巡雪域高原

  杨春清,来自带电作业室的一名无人机飞手。周建强,来自嘉州电器。虽然他们都已有十多年的无人机飞行操作经验,但在雪域高原执行飞行巡线任务还是第一次。  

title

  “原以为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想到,这无人机也有!”1月15日,杨春清抵达白玉县后的第一次飞巡就接连遭遇了几个意想不到的挑战。

  首先是低温,零下近20度,无人机电池的巡航能力在这里大打“折扣”。于是,他们紧急向后方求援,又带进了两箱无人机电池。

  在陡峭的山林地段,飞手必须随时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加上长时间低头看监视屏幕,一天下来高原反应的程度大大增加。

  杨春清和周建强所在的白玉组,共有飞手4名,他们被编入4个巡视小组。杨春清在第四小组,他们每天一大早按制订的工作计划分散到高原的各处,小组成员需配合将飞行形成的电子数据和手工填写的巡查数据一一对应。

  第四小组4个人第一天只巡了50基,这个进度让队员们有些担心。白玉县供电公司的供电面积有10591平方公里,按要求,他们须在2月5日前全面完成白玉县境内的7条35千伏、21条10千伏线路及支线,共735千米的线路巡查工作。

  广袤的高原,远离县城和乡镇,很多地方时常没有手机信号。加上高原的强地磁影响,很多时候无法采用高精度的定位模式来操控无人机,只能凭经验、技术手动操作。  

title

  “高原的风,真是我的痛。”1月16日,受命前往炉霍县海拔3724米的宗塔草原飞巡的石威和陈凯遇到了另外一种麻烦。当时,风速达6、7级,无人机拿在手里,还没上电,几个螺旋桨就呼呼直转。队员们身上的冲锋衣都快被夹杂着雪的寒风给吹透。

  “飞手们太难了,但必须想办法克服。”来自输电运检室的王治明是一名资深无人机飞手。他解释说,这种大风下,无人机起飞时是非常艰难的,“螺旋桨刚一启动,无人机就被大风给掀翻了,造成机器受损。升到高空后,要对抗强大的风力,电池的耗量一下就上去了。而不平稳的降落,也会导致无人机遭受严重的损害。”

  飞手们不得不和大风“躲起了猫猫”。几天的巡视下来,他们逐渐掌握了不同区域的起风规律,可吃饭和行程却没了规律。他们要尽量在风小一些的时候抓紧开展飞巡。

  这些“高原雄鹰”,一方面要尽快地让自己的身体去适应高原作业环境,另一方面必须加快进度让自己操控的无人机适应这里恶劣的环境。每一天对他们都是崭新的考验。

精细飞巡

弥补人工巡线短板?

  由于历史原因,藏区电网设备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面对广阔的供电区域,一个供电所只有几名员工,很多线路特别是支线,都装在他们的脑海里,来不及形成规范的设备台账。基础资料成为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受命援助炉霍和白玉两地的兄弟单位开展“排查隐患共防山火”行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35千伏线路12条,10千伏线路18条,共652千米的线路,不但要摸清底数还要找出隐患。接到工作任务时,炉霍组领队李江陵深感任务艰巨。于是将20名炉霍组的“壹嘉壹”党员突击队队员分为4个人工巡视小组和2个无人机组在各个供电所的配合下,对途经森林、草原的线路开始了大排查。  

title

  大量的高山峡谷,动则海拔达4000米以上的区域和落差达数百米的山体,很多时候黄色皮卡车并不能行驶到巡视的对象附近。如果仅靠工程相机、红外测温仪、望远镜等开展巡视和排查,不仅工作量巨大,高海拔作业人员身体能否吃得消,也是让领队非常担心的问题。

  被誉为“高原雄鹰”的无人机飞手们成为缓解这个难题的主要力量。他们对不适合开展人工巡视或无法实现人工巡视的线路,实施无人机精细化飞巡。  

title

  1月28日,炉霍县更知乡,冰冻的卡萨湖畔一架无人机发出嗡嗡的声音。它在输电运检室任庆的操控下,努力克服高原低气压对飞机上升力的影响,沿着湖边的山体一路向上。这些飞手们已完成对炉霍县190千米线路的飞巡,发现隐患缺陷1861处。

  “无法想象,如果没有无人机,这次高原巡线将有多难。”白玉组的领队黄庆华对此也深有感受。经过飞手组的努力,每天巡视杆塔的数量,很快从当初的一天50基升至两、三百基,大大加快了工作的进度。

  每天晚上7点到11点,是飞手们繁忙的时段,他们不但要将一天的飞巡数据导出存档,还要接受资料组队员的核对和问询,确保没有漏飞和漏拍。除此之外,还要把无人机的电池挨个检查并充电,确保不耽搁第二天的飞行任务。

  十多天下来,“雄鹰支队”的飞手们和人工巡视组的配合越来越密切。截至1月31日,炉霍和白玉2个组都完成了各自的巡视任务以及查漏补缺工作,接下来他们将抓紧对19天来的巡视数据进行整理,形成“一线一案”的详细清单,交付给当地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