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鲁吉亚潘基西峡谷腹地深处,有一座装机容量为2.4万千瓦的电厂。电厂装机容量虽然不大,但它却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格鲁吉亚唯一的“一带一路”项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里有一名国家电网人,他坚守异国他乡14个春秋,见证了电厂的发展,也见证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实践。 他叫刘虹,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映秀湾电厂副值长,也是格鲁吉亚卡杜里电厂项目部总工程师。2021年1月份,他被评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等劳模。 14年,不忘初心的“创新之人” 格鲁吉亚自独立后,发展一度低迷,国民经济大幅衰退。2005年2月,卡杜里电厂正式投产。对于当时每周只有3天全天有电,剩下4天仅17时至22时有电的阿赫迈特地区而言,卡杜里电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5年10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选派了一支水电职业管理团队远征卡杜里电厂。次年,刘虹作为管理人员跟随第二批团队来到了这里。 “这个水轮机层、球阀层还是‘原装’的钢筋混泥土地面,周围四处积水,生产运维环境必须要提升。”刚到这里时,刘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物资紧缺的环境下,要想解决厂房环境问题,只能动手靠自己。思前想后,刘虹最终决定通过采购水泥、河边淘沙的方式来制作沙浆,解决地面隐患。 没有机械辅助设备,刘虹就带着团队一点点人工搅拌混泥土,做地板模子,刷灰漆。足足用了3个月时间才让厂房焕然一新。 “大变样”之后的卡杜里电厂鼓励了喜欢实干和挑战的刘虹。随后的每一天,他都在思考如何改善厂房内工作环境、如何改进机组设备等问题。方法越想越激动不已,事情越做越有兴趣。 14年来,刘虹不忘初心,勇做创新之人。凭借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态度,他和他的团队创新完成了水轮发电机组调速器漏油装置副油箱、移动式可升降高处作业平台、移动式气动喷砂除锈装置等多款电厂辅助设备,大幅改善了电厂的生产环境,提升了电厂生产效率。 “379”次,沉着冷静的“技术大咖” 卡杜里的春天很短,有时十几天就结束了。而且这里自然灾害频发,年年都是夏有山洪泥石流、冬有严寒雪崩。 设备故障、阀门泄漏……厂房里总是突发情况不断。每次还不及调整状态,刘虹和团队成员就又投入到下一场抢修中了。 对刘虹而言,紧急处理电厂故障是家常便饭。 2020年8月23日,卡杜里电厂遭遇强风、雷雨极端天气袭击,坝区断路器发生跳闸故障,厂房至阿河闸首10千伏线路22号杆至23号杆之间的线路被倒木砸中,闸首动力电源和通讯中断。 当时,闸首冲砂闸开度较高、水质较差,且降雨仍在持续。 “情况紧急,再难也要上!”刘虹冷静研判险情,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带队冒着大雨对倒塌的树木开展切割、转移、排障,及时将10千伏线路电缆重新连接。通过3小时紧急抢修,供电恢复。 从事38年水电运维管理的刘虹,是一名实至名归的“技术大咖”。在卡杜里电厂任职期间,他凭借着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组织编制了《直流系统改造投运程序》《电厂防冰雪手册》等多个技术方案、文件;完成了78份“标准工作票库”和157份“标准操作票库”的中格文汇编工作;带领项目部员工快速查找问题,敏锐地发现设备故障,成功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截至目前,刘虹共累计处置379次系统事故,保障了当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国驻格鲁吉亚大使和参赞称他是卡杜里电厂的“定海神针”。 “1+N”,言传身教的“全能师父” 14年来,刘虹带领团队将标准化管理、工器具定置摆放、全员设备自主保全等管理模式运用到了电厂管理中,把卡杜里电厂打造成为中国企业在格鲁吉亚的典范。他们先进的管理方式也被格方誉为“中国标准”。 在带去先进技术和“中国标准”的同时,刘虹和他的团队采用“1+N”的带徒模式,让“中国标准”像一粒粒“蒲公英”的种子,在格鲁吉亚的土地上落地开花。当地一批又一批的电力人成长起来,其中包括格鲁吉亚国家电网副总经理Giorgi,格鲁吉亚国家电网调度中心值班长Levani 和Zaza以及Akhmet水电站厂长David。 而最让刘虹自豪的是徒弟Vitali(中文名:维达力)。 维达力是刘虹到卡杜里电厂后的第一个徒弟,也是他最亲密的伙伴。之前,维达力是村上的放牛娃,生活过得十分拮据。 这些年来,刘虹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侄子对待,手把手教他怎样检查故障、维修设备,为他讲解书本上的电气知识,培养他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思维。利用在电厂学习的电气知识,维达力还设计了一套小鸡孵化设备,成功孵化出50多只小鸡,增补家用。 现在,维达力是卡杜里电厂一名优秀的格鲁吉亚员工,担任着维护班班长的职务。同时,他也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成为了4个小孩的父亲。 如果没有卡杜里电厂,这里的人们可能还过着限时通电的日子;如果没有刘虹和他的团队,维达力也可能还是那个满脸漆黑、满山奔跑的放牛娃。 2020年3月,刘虹的父母相继去世,当时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期,远在格鲁吉亚的他无法回国送父母最后一程。“自古忠孝两难全。”在阿拉扎尼河旁的大树下,他对着父母的遗照,朝向东方故土跪下,久久不起。但是,面对今年的疫情防控和繁重的现场工作,刘虹又赶紧平复内心的悲伤,投入到了紧张的电厂生产运维中。 如今,卡杜里电厂已成为中资企业在格鲁吉亚的形象标杆,被当地誉为“一带一路的先行者”“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远赴“一带一路”建设沿途国家实施电力建设项目,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刘虹他们则是坚定的践行者和追梦人。 “只要条件允许,就在格鲁吉亚干到退休。”刘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