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1万8千棵柳杉的去与留

发布日期: 2020-12-02

title

  11月下旬,洪雅县开始修建森林防火隔离带。在推进过程中遇上了县内柳江镇洪江村13组的45亩柳杉。总共1万8千棵柳杉是去还是留?砍了就没了收入,不砍不利于防火,村民们陷入了沉思。

  冬季来临,森林防火提上日程。为了吸取西昌森林火灾的经验教训,今年我省提出建设20万亩防火阻隔带。在眉山,当地是首次尝试修建森林防火隔离带,拥有高森林覆盖率和火灾高风险的的洪雅县成了全市的重点县。

  修建防火隔离带就意味着要清理树木。在此之前,“树线矛盾”就曾一直是当地电力线路清障过程中的问题。如何既能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又能建好隔离带防止山火蔓延,记者近日前往该县了解情况。

  柳杉“撞上”隔离带

  三天砍掉1万8千棵

  11月27日,记者赶往洪雅县柳江镇洪江村,汽车盘旋而上,很快便钻入海拔800米的山林中。在一片茂密的柳杉中,零星分布着几户人家,不一会儿,记者便来到了该村13组的位置。

  “嘿咻!加油干!大伙儿加把劲哦,今天砍了就差不多了。”静谧的山林中,村民的声音响彻云霄,还未下车,记者已能听到动静。山坡上,村民们正忙着砍树,大片倒下的树木和两边的树林形成鲜明的对比。

  记者在现场看到,村民们有的用电锯锯着树木的主干;有的则蹲下来清理主干,把多余的枝叶砍掉;还有的两两一组,将树木抬起,缓慢移到公路边。

  “从25号就开始了,到今天已经是第三天。”在一旁指挥的13组组长许培清告诉记者,全组37户都出了代表,三天下来总共砍了45亩约1万8千棵柳杉。

  为何要砍掉如此大面积的林木?原来,这是为了配合当地构建冬季森林防火隔离带。隔离带由洪雅县经信局和县供电公司选址,隔离带所在地村小组成员负责清理树木。

  “洪雅县的森林覆盖率很高,是森林火灾高风险地区。”国网洪雅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张明告诉记者,建森林防火隔离带,全眉山市都是第一次。修建防火隔离带能有效阻断森林火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大片的山林中,森林防火隔离带是如何选址的?在13组的山坡上,张明指着远处的高压线告诉记者,洪雅的隔离带选址是基于原来的电力廊道。“洪江村13组这个位置,是公司35千伏石王线所在地,这条高压线输送的电供整个柳江镇3万8千人使用,柳杉的‘个头’过高,或者树枝‘招惹’到电线,都会造成跳闸影响用电,甚至产火引发火灾。”张明说。

  “所以,必须要把树木清到安全距离以外。”张明告诉记者,洪雅的高压线外线一般与树木最少保持5米距离,高压线下方不能有任何林木,林区这样为输配电线开道的线路就叫做电力廊道。

  “电力廊道存在很多年了,伴随着电力廊道的‘树线矛盾’也很多年了。”聊到这里,张明很是苦恼。“每年春季3、4月份,公司都要进林区巡视,因为树木这个时候长势最快,如果巡视不到位,很有可能长起来的树木触到电线,定期砍伐树木清理电力廊道也成了一项常规工作。”张明告诉记者,公司要砍树,就要给村民赔偿,久而久之一些村民心中打起了算盘,砍掉后又在电线下方悄悄种下树苗,等待着新一轮的赔偿。

  13组组长许培清告诉记者,“树线矛盾”由来已久,一直是电力清障过程中的问题。(张立峰摄)

  “一些地方就这样砍了赔,赔了砍,反反复复。”在张明看来,基于电力廊道修建森林防火隔离带,能永久性解决这个问题。“隔离带不能再种高杆植物,只能栽种茶叶等低矮植物,而且隔离带需要在原来廊道的基础上继续外扩20到40米。”张明告诉记者,洪江村13组村民砍伐的柳杉就是石王线廊道的外扩所需。

  柳杉是去还是留?

  村民思想转变了

  为了砍这1万8千棵柳杉,供电公司职工、乡镇政府人员、村支书、村组长可没少费心思。起初,13组村民听到此事后大多数持反对意见,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建设进度也因此慢了下来。洪江村村支书张玉斌告诉记者,洪江村是典型的山林村,全村1323户4773人中绝大多数青壮都外出务工,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柳杉种下去,几乎不用管理,这对老人来说十分方便。”张玉斌说。

  许培基是13组村民,今年已经75岁高龄的他有10亩柳杉,靠柳杉卖木材的钱就能养活他和老伴。“一般树龄在15年,高度在4米,主干直径在6到10厘米的柳杉,一立方能卖450元。”许培基告诉记者,一棵柳杉能产木材0.176立方米,一亩地通常种有400棵柳杉,就是70.4立方,能卖31680元,10亩柳杉就能卖316800元。“再除以15年,每年能有2万多块钱收入。”许培基说。

  “洪江村全村有13600亩柳杉,1323户户均能有10亩,老人们每年都能靠卖柳杉卖钱。”张玉斌告诉记者,这其中13组共37户的45亩柳杉碰巧“撞上”了35千伏石王线电力廊道和正在修建的森林防火隔离带。

  “可以砍,但是要按20块钱一棵树的价格赔偿,不接受2000元一亩的补偿款。”13组村民,许培基的弟弟许培善告诉记者,2000元一亩赔偿是亏本买卖,多数村民也坚持要求按20元一棵树进行赔偿,但县供电公司则表示20元一棵根本赔不起。

  除了在赔偿价格上有分歧外,许培基更担心的是清树后镇政府鼓励换种茶树。“茶叶要麻烦一些,请人采茶要拿走你一半卖价不说,种茶技术我也十分欠缺,而且茶树种下去前3年都没什么收入。”许培基说。

  许培基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组员的心声。怎么办?整个11月下半月柳江镇副镇长赵锐花了大量心思。“11月16日市上开了防火大会,紧接着19号就开了群众会和户长会,并同时挨家挨户做动员,给大家讲预防山火的重要性。”赵锐告诉记者,在县供电公司、镇政府和村两委的努力下,13组37户接受了2000元/亩的换种补贴,同时由县经信局和县供电公司从茶厂免费提供优质茶苗,并协助复耕栽种。

  “最关键的是,要让村民们看到种茶的希望。”赵锐告诉记者,经他多方考察后发现,洪江村的环境很适合种高山茶,3年之后一亩绿茶预计年收入1万元,而一亩柳杉则只有2000元,是原来的5倍。“在我走访中发现,13组村民中有的先前就种有茶树,少的有1、2分地,多的有2、3亩地。我从村支书那得知大概有22.5亩,但都很分散。”赵锐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茶树分散不集中没规模,才造成了采茶难和卖茶难。“等大家以后都换种茶树,规模就起来了,收益会更高,也请的动人了,能形成良性循环。”赵锐说。

  “这一次,县经信局还会牵头联系茶企,跟农户签订协议,定向收购洪江村的茶叶,把销路给保障了。”张明告诉记者,此外还会让茶企给13组的农户们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帮助村民们种好茶叶。

  “他们这么一说,我觉得还不错。”在经过一番思考后,许培基的思想转变了。“我干不动还可以请人来代种,弟弟许培善在外打工,也能聘人种茶,算下来怎么都比柳杉来钱。”许培基说。

  “整个说服过程还算顺利。”张玉斌告诉记者,经过多方努力,13组37户全部签字同意,24号签字25号就开干,防火形势严峻,隔离带可等不得。“今天能差不多砍完,到月底隔离带就能建好。希望大家的努力,能赶走大火,不让火灾在洪雅出现。”张玉斌说。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