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改善502万人用电、销售扶贫产品442.5万元 这些扶贫小目标完成

发布日期: 2020-10-20

title

  10月17日,在全国第7个扶贫日,来自贫困村的“土特产”直接搬到了国网凉山供电公司门口。百合干片、凉山土蜂蜜、高山苦荞茶、雷波青钱柳茶、盐源苹果、宁南的蚕丝被……丰富的农特产品让人目不暇接。近年来,凉山供电累计销售扶贫产品442.5万元,帮助村民持续稳定增收。这是脱贫攻坚中的一处场景。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记者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了解到,近年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已在四川投资276.96亿元完成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为240万贫困人口脱贫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同时,还从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等方面集聚脱贫合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电网建设解决502万人用电问题

title

  脱贫攻坚,离不开稳定的供电支持。据了解,截止今年6月30日,四川“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电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银线翻山越岭,将强劲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三州41个县,1107个行政村,502万群众自此用上了安全、可靠、稳定的大网电。

title

  不仅是“三区三州”,在全川,国网四川电力大力推进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补齐电网发展短板,全力提升供电水平。“十三五”以来,在川完成农村电网投资276.96亿元,为240万贫困人口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其中,82.65亿元用于3668个中心村电网建设、5046个贫困村电网改造、835个贫困村动力电改造。

打造扶贫产品第一书记直播带货

title

  9月4日,国网四川电力派驻攀枝花市盐边县温泉乡大窝凼村的第一书记王芳耀通过网络,直播推销村里的跑山猪。从去年创立“金窝凼”这一品牌开始,村里的跑山鸡、土鸡蛋、有机蜂蜜等农产品开始通过各种营销途径,为人所知并走出大山。

  经过3年努力,2018年国网攀枝花供电定点扶贫村大窝凼村脱贫摘帽,并开始全村的“奔小康”。通过发挥帮扶单位资源优势,开辟群众增收渠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确定以“合作社+农户+入股分红+农民参与发展”的发展模式,成立金窝凼绿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拓宽盈利渠道。

title

  在王芳耀带领下,当地群众用各种形式销售产品,实现农产品从“等订单”到“创订单”,把卖场搬上网络的转变,扶贫产品打开销路,大窝凼也变成“金窝凼”。

  这样的喜悦还洋溢在阿吼村。位于大凉山深处的凉山州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曾是一个“姑娘外嫁不回头、小伙子二十五六打光棍”的贫困村,在国网四川电力帮扶下,走上了“山下修新房、山上兴产业”的脱贫致富路,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截至目前,142个贫困村中,141个已全部脱贫出列,仅余的凉山州喜德县各则村26户、120贫困人口亦将于今年脱贫。

智力扶贫一个村走出76个大学生

  10月17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塘泥湾村,张大海送走了今年最后一名即将报到的大一新生。张大海,是国网凉山盐源供电公司派驻到塘泥湾村的第一书记。在他的帮扶下,今年塘泥湾村有15名学生考上大学。5年来,塘泥湾村先后有76个孩子走出大山,走进了大学校园。“只要一个家庭出了一名大学生,就基本解决返贫的问题了。”张大海欣慰地说。

  同时,国网四川电力还以“三个精准”找准帮扶“突破口”,调集“精兵强将”,实施企业结对帮扶,采取“1+1+1”模式(1个部+1个援建市公司+1个受援县公司),做好技术援助和专业支撑;累计选派1253名优秀人才对口支援,以“师带徒”方式培养人才,因地制宜帮助村民开发了特色产品,帮助 1.4 万名群众脱贫。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