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彝家新寨,一条条通到家门口的水泥公路,村民们在产业基地为了幸福生活忙碌,幼教点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欢快歌唱,这是脱贫摘帽后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阿吼村的真实写照。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始以前,这里还是一片乱石滩。 喜德县位于凉山州中北部,水资源、矿产资源匮乏,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一个典型的高海拔彝族聚居县、国家级深度贫困县。 2019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累计在喜德县投入5291.46万元,成功改造10千伏线路28.819千米,低压线路260.683千米,新增变压器95台,容量13.89兆伏安,覆盖了喜德县12个乡镇,26个行政村,9个安置点,全力助推喜德县“三区三州”电网建设,提升喜德县百姓电力获得感。其中,在对口帮扶的阿吼村,喜德供电公司先后投入464.5万元进行电网改造,累计改造10千伏线路11.015千米,低压线路10.742千米,安装台区2台,总容量0.3兆伏安,解决并满足阿吼村村民的生活用电需求和扶贫产业园等生产用电需求,为阿吼村成功脱贫致富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为了更好推进阿吼村脱贫攻坚工作,破解高寒山区贫困村就地发展“投入大、前景差”的问题,喜德供电公司选派精干力量组成驻村工作小队,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实际情况,琢磨如何发展产业,实地考察产业用地,并邀请农业专家对当地土壤、气候、水质、农作物深入调研,积极开展川贝母、百合、青刺果等中药材种植实验,带领村民流转荒置土地。经过喜德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队员和贫困户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创新实施了“334”阿吼精准帮扶模式,形成了以甜百合、川贝母为主要支撑产业的279亩国家电网扶贫示范产业园。 农特产品有了,合作社运营也更加规范了,产品的销售问题又摆在了喜德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面前。为了打开销售渠道,驻村工作队队员们一边与贫困户商议保证农特产品供货量和质量,一边与喜德供电公司和西昌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研究,成立了西昌丽火现代农业公司,通过入驻“惠农帮”“爱如电”等电商平台、举办“阿吼村农特产品交易会”“年货促销”等“消费扶贫+电商”的模式,成功打通并丰富了阿吼村扶贫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和方式,实现2019年全年销售收益32.58万元,并举办了两届阿吼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分红大会,让贫困户们共享合作社发展红利。 “自从供电公司帮扶以来,我们从土房子搬到新房子,从种土豆到种中药材,从外出打工到留在自己村里的产业基地务工,经济收入比以前多了,日子越过越好……”村民巴久古格感慨地说。 在喜德供电公司帮扶下,阿吼村已于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1500元增长到2019年的8979元,增长了近6倍,如期实现了阿吼村脱贫攻坚的目标。接下来,喜德供电公司将持续帮助阿吼村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大力发展“国之农者”乌金猪养殖和百合、川贝母等种植养殖产业,确保阿吼村脱贫不返贫,坚决打好打赢凉山州脱贫攻坚战,为阿吼村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