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7台锅炉考核性试验结束。国网四川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承担其动力中心分系统和整套启动调试工作及性能试验,实现了从常规火电领域调试服务到石化领域调试服务的业务突破。 近日,随着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鱼山岛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7台锅炉考核性试验圆满结束,其动力中心一期全部项目投入商业运行。国网四川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从2018年开始承担这个大型炼化厂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动力中心分系统和整套启动调试工作及性能试验。在这里,该公司实现了从常规火电领域调试服务到石化领域调试服务的业务突破。(栗源) 成立项目组跨领域调试 国内首个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产业基地在浙江鱼山岛拔地而起,全部建成后将增强我国石化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对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动力中心犹如强大的“心脏”,承担炼化装置的高压蒸汽生产、蒸汽系统运行调节、主蒸汽发电、余热发电、锅炉给水除氧及供给等重要职能。动力中心的稳定运行是石油炼化装置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事关整个炼化厂的运行质量、安全与效率。 国网四川综合能源公司具有电网及发电侧调试专业资质,先后完成过上百台套各类型发电机组的调试、性能考核试验及变电站基建调试。火电领域与石化领域在动力系统方面很大程度是相通的,而石化行业与电力行业标准不同,所以该公司要完成跨行业调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018年4月,国网四川综合能源公司赴浙江石化动力中心调试项目部成立,负责调试内容的包括锅炉、汽机、热工、电气4个动力专业,涉及23项重要的阶段性试验。 克服困难保证调试质量进度 在调试初期,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审查设备系统相关逻辑。2018年5月,项目部调试团队通过对汽机、锅炉、化学相关逻辑的解读,发现一些不符合实际运行情况和存在安全隐患的逻辑。“我们马上和厂家及业主沟通,随后对相关逻辑重新组态并进行了静态试验,保证了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项目部化学工程师张文峰说。 每台锅炉都要进行冷态通风试验及动力场试验。调试人员需要进入炉膛内部用风速仪精确测量。80%负荷时,炉膛内部风口风速最高可达25米/秒。调试人员在炉膛内部测风速时,会感觉非常冷。而这项工作需要3到4个小时才能完成。锅炉专业负责人雷迅说:“我们4个人轮流上,没有因为条件恶劣而让工作质量打折扣。” 热工专业对5号汽机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电子间通道的校验又是另一番“烤验”。设备正式使用前,空调和电扇都不能用,密不透风的空间里温度高达40摄氏度。调试人员常常要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出来时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 项目部参建两年多,在这个军事化的小岛上,面对巨大的工作量和严苛的工期要求,配合总包方和现场施工单位,填补了化工行业没有专门针对自备电厂相关标准这一行业间交互的空缺。项目部开展跨领域调试工作,在电力行业标准与石化行业标准不同的条件下高质量完成工作。 在这样的努力下,项目一期7炉5机的调试操作只用了一年时间。而通常情况下1炉1机调试操作就需要3个月。 抗疫复工助力口罩原材料生产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国口罩需求量大增。 口罩最重要的原材料是熔喷布,而聚丙烯是熔喷布的主要原材料。一吨聚丙烯能制造90万~100万个一次性外科口罩或20万~25万个N95口罩。浙江石化一期项目的聚丙烯生产线建成投产后每年产量可达90万吨。 为满足抗击疫情紧急需要,3月2日,浙江石化向各参建单位提出复工要求。3月9日,在向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提交复工申请后,项目部做好防疫预案,抵达现场。 当天,7号锅炉在运行中发生水冷壁爆管,若不立即处理,可能导致锅炉灭火、减水,甚至导致锅炉爆炸。项目部锅炉调试团队工程师立即开始排查故障,确保了3月23日7号炉按期试运行。 3月25日9时,为整个动力中心锅炉及汽机设备提供冷却水的闭式冷却水系统4号泵跳闸,备用泵没有连锁启动。项目部锅炉调试团队用两个小时明确了故障原因并紧急处理,保证了下游化工及炼油安全,特别是保证了聚丙烯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以参与浙江石化调试为起点,国网四川综合能源公司业务范围正向非电业务拓展。未来,该公司将围绕电网、建筑、化工、交通等领域,走出一条以电能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