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报》:“生活越来越红火”

发布日期: 2020-04-22

 

  title

国网四川电力精准扶贫见成效

 title

  驻村扶贫干部协助知木林乡热窝村拓宽生产便道。红扎西摄

  title

  供电员工为藏香猪养殖合作社检查线路。刘佩雯摄

  title

  曲登乡藏民画家贡嘎在明亮的灯光下作画。黄丽摄

  title

  供电员工在藏香猪养殖合作社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刘佩雯摄

  和煦的春风吹绿了四川藏区高原,也温暖着居住在这里的百姓。今年2月,四川藏区顺利实现全域脱贫摘帽,黑水、色达等县的居民跨过严冬,走进春天。对他们来说,2020年的这个春天不仅是季节的变化,更是生活的跨越。

   3月21日,阳光明媚。四川甘孜州色达县姑咱村内,一栋栋木屋散落其间,红瓦白墙,别具风情,这是政府为当地游牧群众修建的崭新安置房。之前,姑咱村多数村民依靠放牧为生,逐水草而居,生活十分贫困。为了帮助当地群众全面脱贫,政府修建了这个安置房,使“居者有其屋”。 

  甘孜色达县供电公司了解情况后,主动出资29.09万元,为安置点新建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新建0.4千伏的线路252米,确保村民搬入新居就能享受到电力带来的便利。如今,曾经住黑帐篷、用牛粪煮饭取暖的游牧民搬进了亮堂的新家,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月23日,色达县供电公司的两名员工依西和苏小龙来到牧民安置点进行安全用电检查,在村口遇到了村民布直。“哦呀,又来检查了哇?”布直热情地和他俩打招呼。

  “布直大哥,你家用电怎么样,电器用得顺手不?”依西用藏语与布直交流。“好得很,搬家前我们住在帐篷里,别说用电,用水都不方便。现在住进国家分的房子,又漂亮又宽敞,水电都通,交通也方便。我们去年打工挣了3万多块钱,今年打算再添置点家用电器,到时候不会用请你们来教一下哦。”布直笑得很爽朗,脸上充满对生活的满足。

  在色达县,像姑咱村这样的牧民安置点还有十几个,色达县供电公司提前做好安置点通电工作,确保所有牧民安置点电力全覆盖。

  电力足产业旺

  “我的小猪仔全靠浴霸取暖,好在你们处理及时,不然停电太久猪仔要遭冻了。”1月19日,甘孜州康定市根坝镇瓦吉藏香猪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泽仁瓦吉,握着甲根坝供电所所长高德建的手激动地说道。原来,甲根坝镇日欧村突然停电了,泽仁瓦吉急得不行,幸好高德建和同事们及时处理了故障,停电2小时后就恢复了供电,这才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要说泽仁瓦吉,他可是甲根坝镇的脱贫先进人物。2014年以前,泽仁瓦吉和妻子一直靠上山捡菌子、采虫草养活家中的4口人,是甲根坝镇日欧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乡里的帮扶下,2015年,泽仁瓦吉通过农村信用社办理了精准扶贫贴息贷款3万元,在自家院子外盖起了猪舍,率先在村里开始养殖藏香猪。慢慢地,他尝到了养殖藏香猪甜头,并有了扩大规模的想法。

  2016年,在“电力助推脱贫攻坚”农网改造工程中,康定市供电公司在甲根坝镇投资990万元,新建高低压线路61.47千米,新建台区18个,总容量1200千伏安。

  有了充足的电力保障,泽仁瓦吉觉得机会来了,他在村里牵头成立了康定瓦吉藏香猪养殖合作社,扩建养殖圈舍,与自愿加入合作社的日欧村两户贫困户共同经营发展。

  2019年,泽仁瓦吉的藏香猪养殖数量已发展到200多头,年底出栏100头,扣除开支年纯收益8万多元,享受产业达标项目补助1万元,合作社成员春节人均分红4000元。泽仁瓦吉的所有债务都已还清,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和电力公司的帮助,我的猪舍才能发展得这么好。以后我不仅要自己致富奔小康,还要带着合作社的村民一起奔小康。”泽仁对未来充满信心。

  通过电力帮扶走上脱贫路的不止泽仁一人。道孚县各卡乡农普村村民多吉她姆的脱贫路也很有特色。

  “去年农网改造之后,我们这个温泉澡堂晚上也可以亮亮堂堂地营业,生意越来越好了,相信我们的生活也会像温泉的生意一样,越来越红火。”多吉她姆对未来同样充满信心。

  农普村全村共有68人,2017年全乡人均收入4342元,是一个深度贫困村。2018年“电力助推扶贫攻坚工程”中,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投资83.3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5千米,安装变压器2台,为农普村解决了用电难的问题。

  农普村原本有着天然的温泉资源,却受缺电、道路不通等客观因素制约,无法开发。现如今随着用电条件的改善,村里依托原生态温泉打造了全村的温泉澡堂,平坦的柏油马路从县里延伸到温泉门口,明亮整洁的内部环境让泡温泉的人心情舒畅,疲惫荡然无存。

  2019年,农普村集体温泉收入60万元,农普村分红15万元,同比2018年增加3万元。

  不仅如此,扶贫先扶智。农普村的村民多吉洛热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没有外出打工,只能在家附近的工地打工来维持家庭开支,年收入不到1万元。国网四川电力为多吉洛热争取政策,出资让他取得电工培训证,帮助他在道孚县供电公司就业,通过智力扶贫,多吉洛热一年增收6万余元,一举摘掉了“穷帽子”。

  目前,该村37户村民已全部脱贫。国网四川电力的帮扶工作也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高度肯定。

  驻村干部真扶贫

  除了在电力资源上给予支持,国网四川电力派出的驻村干部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阿坝州黑水县知木林乡热窝村和乌木树村村民的脱贫,离不开驻点帮扶干部的辛勤付出,而他们也获得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和尊重。

  陈平是阿坝松潘供电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也是黑水县知木林乡热窝村的驻村干部。到任一年多以来,他见证了热窝村的变化。

  3月20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知木林乡热窝村的村民正忙着拓宽连接村子和外部的一条村道。趁着天气晴好,村里的很多村民都来出一份力。

  要想富,先修路。热窝村共有40户村民,常用村道只有2米宽,村民出入极不方便。该条道路又是途径卡龙沟景区的必经之路,改善交通条件将有利于该村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加工行业,为村民脱贫增收提供支持。

  陈平与村委多次沟通协调,争取到足够修路经费,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道被成功拓宽到4.5米,扫清了村民脱贫致富路上的交通障碍。

  在陈平的帮助下,村里的贫困户户泽瓦妹确定了蜜蜂养殖的致富路子。陈平为她采购了20箱中蜂回来养殖,并通过网络让乡里的养殖专家与她进行点对点的交流引导。经过努力,2019年户泽瓦妹家的中蜂蜂蜜产量50余斤,增收2000余元。户泽瓦妹把陈平当作了亲人,每次见到他都要聊上好一会儿。

  被当地老百姓记在心里的不止陈平一人。3月18日,正在单位轮值的阿坝黑水供电公司总经理姜国斌收到了一条让颇感他意外的短信:“你好,我是知木林乡乌木树村何加妹的孙子,我阿婆让我问你们好。她要你们保重身体,说谢谢你们。”

  这条有点不太通顺的信息让姜国斌一怔,但何加妹这个有点熟悉的名字逐渐让他想起了什么。

  2019年11月26日,黑水供电公司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进贫困户家中开展帮扶活动,其中一户贫困户就是何加妹。

  活动中,姜国斌了解到何加妹的几个孩子和孙子都在外打工,平时老人独自在家,很思念家人,但苦于没有手机无法联系。他便自掏腰包给何加妹买了部老人专用手机,还手把手教老人如何使用。本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没想到何加妹老人记到现在,她特地问到村支书要了姜国斌的号码并留存起来,这才有了开头的那条短信。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结束。明媚的阳光洒遍四川藏区高原,彻底脱贫后的人们笑容绽放。(李轩仪 黄丽 刘佩雯)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