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6.20竣工日仅剩下68天,鹧鸪山顶的雪越积越厚,给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要集全公司之力,以‘特别负责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川电铁军精神,坚决打赢这场硬仗!”4月13日,在援建“三区两州”阿坝输变电新建工程每日收工例会上,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全体参建人员达成共识。 据介绍,目前,在“三区两州”援建项目中,国网成都供电公司正在建设阿坝夹壁至马塘110千伏线路新建工程和汶川白石配套白石至瓦窑35千伏线路新建工程(“夹马线”工程)。该工程多数施工点位位于平均海拔3500米、号称四川“雪乡”的鹧鸪山上,跨越原始森林,高寒高海拔,系“三区两州”项目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近日,本该进入春暖花开的季节,鹧鸪山上却迎来连日降雪,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开始了决战生命禁区的艰难道路。 党建引领:“我是党员,我先上” 3月26日,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党政负责人奔赴“三区两州”阿坝州施工现场调研。在海拔3400米的施工现场,国网成都供电公司“三区两州”输变电工程临时党委正式成立并授牌。临时党委成员共9人,下设4个党支部,各支部成员共46人,其中年龄最大的57岁,年龄最小的30岁,70后、80后是中坚力量,这是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电建史上阵容最大的临时党委。 在这些党支部,很多员工都曾经参与“新甘石”联网工程、四川甘孜藏区“电力天路暨无电地区建设”等工程。面对本次急难险重任务,今年57岁的监理员胡明义第一时间提出申请,并加入了监理临时党支部,这位监理曾经参战“电力天路”工程,拥有丰富的经验。在老党员的带动下,70、80后,纷纷成为临时党支部的中坚力量,并很快成长为关键时刻既冲得出、也顶得住的“硬核”人物。 安全防疫:两手抓两不误 为最大限度做好安全和防疫管控,目前驻“三区两州”阿坝项目的监理人员达20人,是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电网建设监理史上出动人数规模最多的一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监理项目部与业主、施工项目部紧密协作,实时了解当地政府的疫情防控措施,每日报送参建人员健康信息。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项目部配齐了口罩8000个,消毒水200升,医用酒精100升,消毒泡腾片50盒,测温枪20支,为工程安全复工做足了准备。 “进入四月,鹧鸪山几乎每天都在下雪,无人区的积雪最厚处都超过3米了。进山的话还得带上口哨,防止被野熊攻击。”“三区两州””阿坝输变电新建工程总监理工程师俞师愚说,为保证每个施工点位安全、质量、进度可控,对监理工作做了精细化分工,实行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配对跟组的方法,严控“人工挖孔桩、索道运输、铁塔组立、森林防火”等重大风险施工,集中专业力量把控重大风险。 监理项目部还采用无人机对高空作业进行近距离、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理,高空人员佩戴执法记录仪上塔对高空作业中的关键点进行把控。 据介绍,线路工程大部分途经原始森林,施工项目部要求每位施工人员签订责任书,告知森林防火责任。每个施工现场配备灭火器材,严禁动用明火和流动吸烟,每日班前会和收班会进行防火宣传教育,现场监理着重进行检查和防控。 物资运输:马拉船运架索道 “施工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运输。”该工程业主项目经理何君介绍,一些铁塔建设的地方山高路陡,土层以下60公分都是岩石,打基础都很困难。施工时,须用无人机放线两次跨越紫坪铺水库,部分建设物资材料也只能用索道运输。 据了解,阿坝110千伏夹壁至马塘线路新建工程全线穿越原始森林,建设塔基132基,线路全长46.5km,95%塔基处于海拔3000米以上,平均积雪深度达50-150厘米,受天气影响,久攻不下。 为保护环境,项目部采用了骡马和索道相结合的模式。冰雪道路给骡马运输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塔材最长的达11米,重达好几百斤,许多骡马负重而行,如履薄冰。4月12日,90后彝族小哥邱依古的骡马,在前往N116塔基运输塔材中不慎摔倒在雪地上,沉重的塔材瞬间压倒在骡马身上。 目前,国网成都供电公司项目部在场施工人员442人、骡马134匹,班组29个,其中马帮7个,索道2个,基础6个,组塔14个。全线已开挖基础126基、基础浇筑完成108基、铁塔组立完成27基,预计4月30日前完成基础施工、5月30日前完成组塔作业、6月20日前完成放紧线等全部施工作业。(李珺 陈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