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四川电力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地区助力全域脱贫摘帽 3月10日,看着提灌站汩汩流水涌入自家洋芋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天坪村村民张兴宝笑得合不拢嘴,受疫情影响不能外出复工的他,对新的一年依然底气十足。 为了让更多人能像张兴宝一样,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正集中力量攻克“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最后的“硬骨头”。日前,四川电力召开专项会议研究举措确保今年6月30日前,四川“三区两州”深贫地区电网建设项目全部竣工投运,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攻坚克难打好“主战役” 3月10日,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刚下了一场小雪,春寒料峭。但在110千伏磨西输变电工程的施工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这是今年四川省“三区两州”深贫地区电网建设项目之一,为了能赶在6月30日前完工,来自绵阳、广安、成都等供电公司的电力工人正在紧张地开展主变基础浇筑工作。 据了解,四川电力建设管理的“三区两州”深贫地区35千伏及以上电网工程共计87项。截至目前,已竣工投产76项,剩余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3地的11个工程正在全力攻坚,合计投资约8.16亿元。 正在施工的凉山州美姑河至拖觉110千伏第二回线路输变电工程,建成后将加强美姑、昭觉、布拖3县的电网结构。四川电力坚持“防疫复工一盘棋”的统筹策划,保障工程建设物资供应,任务不变、进度不变、要求不变。目前,该工程建设已全面复工,复工人数达到558人。 发挥优势找准“突破口” 3月11日,凉山州喜德县阿吼村,春回大地。 已经数不清,这是四川电力派驻的第一书记王小兵从春节假期以来在阿吼村连续工作的第几天了。从疫情开始到现在,他操心最多的就是村里的防疫和春耕工作。农时不等人。在王小兵的带领下,800多斤百合种已遍布山坡,新翻的土地焕发着勃勃生机。 开始进行春耕的不仅有阿吼村,还有四川电力定点帮扶的208个村。近年来,按照“四步五路”扶贫思路,阿吼村探索出“334”精准帮扶模式,逐渐形成了以百合、川贝母为主要支撑产业的国家电网扶贫示范产业园,打造“丽火”品牌,有力带动村民致富增收。2017年,阿吼村实现了脱贫摘帽,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也由2015年的1500元增加到2019年的8979元。 在凉山州,同样忙碌的还有会东县天坪村扶贫工作队员王永刚。3月2日,他和天坪村6组的村民一起在烤烟烟苗培育大棚查看烟苗长势。今年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王永刚和天坪村驻村工作队一起开展49千米长提灌站管道的疏通工作,为春耕春灌做好准备。春种季节又有灌溉资源,村民在遵守“不扎堆、不走亲串户”防疫措施前提下忙碌起来。 在甘孜州雅江县邓科村,总户数29户中有17户都是建档贫困户,贫困率高达58%。驻村干部扎西曲迫自两年前走马上任后,通过积极争取电网建设项目,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多方筹措资金,在全村建设喷灌管道3.5千米,建起了黄精、白芨等药材基地40亩。 2月18日,四川省政府宣布,包括雅江县在内的阿坝州、甘孜州的16个藏族聚居区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加上此前已退出贫困序列的16个藏区县,四川藏区实现了全域脱贫摘帽。据统计,“十二五”以来,四川电力先后投入超过400亿元,建成新甘石电力联网工程、甘孜州“电力天路”工程、川藏电力联网工程等,藏区供电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向莉莉 杨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