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报》:脱贫不能等 春耕正当时脱贫不能等 春耕正当时

发布日期: 2020-02-28

 

title   

——四川凉山供电公司抗疫扶贫两手抓   

title

   王小兵(右一)带领村民将挑选出的百合种子浸泡杀菌,保障发芽率。  陈婷婷 摄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四川凉山州喜德县阿吼村脱贫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大家都到这里来,听我讲一下种植百合的要点。种植百合前,我们需要把种子浸泡消毒,把土壤深翻、疏松,开好排水沟……”2月21日,阿吼村天气格外晴朗,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派驻该村第一书记王小兵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们一大早就带着856斤百合种子,来到国家电网阿吼村扶贫产业园百合种植基地,组织村民种植百合。

  疫情防控 一刻不放松

  “阿吼村虽然已经脱贫摘帽了,但老乡们的经济基础还不牢,产业仍很薄弱,绝不能因疫情导致大家返贫。”2月7日,凉山供电公司党委书记王锐说。

  疫情发生后,凉山供电公司立即部署驻村帮扶疫情防控暨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加强疫情防控,确保阿吼村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为严防疫情入村,王小兵按照部署在村口设置了疫情防控卡点,排查过往车辆和人员,并测温、登记,严禁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村庄;组织成立阿吼村疫情防控党员服务队,逐户排查外地返乡务工人员隔离情况,定时通过“阿吼之声”广播站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村民少出门、不聚集、勤洗手。

  19岁的彝族女孩阿来五加在宜宾卫校学习护理专业。疫情发生后,她主动加入疫情防控队伍中,配合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医定时为居家隔离村民测温、登记,保障了18名省外务工返乡人员安全度过隔离期,实现了阿吼村村民零传播、零感染。

  “我们为来务工的村民全部测量了体温,并要求大家保持距离,有序耕种。”在国家电网扶贫示范产业园内王小兵说。当天,他和阿来五加为务工村民测温,并逐一登记,确保进园务工村民身体健康。

  春耕春种 一刻也不停

  “来,大家一起帮忙把百合种子倒出来。我们把种子拿出来选选,大小一样的放一堆,如果有坏的就挑出来。”2月21日,王小兵边抬麻袋边对村民们说。

  眼下正是百合春耕春种关键期,王小兵及时组织村民种植百合。村民们种植百合经验不多,技术人员一边教大家覆盖农膜的方法,一边讲解种植百合的深度、宽度以及如何更好使用消毒剂给种球灭菌、消毒,确保种下的每一颗百合都能开花结果。

  “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政府为我们修建了安全住房,供电公司帮我们建了扶贫产业园。以后毕业了,我也要回到家乡工作,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得知村里要种植百合,阿来五加又主动报了名。她说来产业基地务工既能增加收入、减轻家里的负担,又能积累种植百合的经验。

  驻村帮扶工作队将20多名村民分成四组,一组用锄头深翻土壤,一组挑选百合种球,选好后进行修根,一组对筛选的种球灭菌、消毒,一组种植百合、覆膜,现场忙而不乱。

  为种好百合,在王小兵的带领下,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与村支两委成员主动与丽火现代农业公司对接,确定百合种植时间和种源,并与合作社协商,组织村民采购百合种植所需农膜、肥料等物资。经过大家三天的努力,856斤百合种子成功种在了阿吼村产业园的土地上。

  “这些年,在政府和供电公司的帮扶下,我们不但成功脱贫摘帽,还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供电公司还来帮我们种百合、发展产业,真是太感谢了。”村民巴久五牛日说道。

  脱贫奔小康 一刻不能等

  “供电公司不但改造升级了村里的电网,还建了扶贫产业园,帮村里发展产业,让村民增加了收入。”2月21日,阿吼村党支部书记阿来五来说。在国网四川电力的帮扶下,阿吼村成立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里精准扶贫工作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2016年,国网四川电力开始对口帮扶阿吼村。四年来,村里产业发展持续向好,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阿吼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8979元。村民每年可从合作社获得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合作社分红、农特产品销售四重收入。2019年,阿吼村合作社首次盈利。社员按照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标准可领到1450元和810元分红。

  2020年,凉山供电公司将贯彻落实公司“一个确保,四个全力”工作要求,创新实施“3344”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19个帮扶村打造凉山脱贫振兴有机衔接示范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振兴示范村、党建引领发展示范村、民族乡村治理示范村、彝区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 (付平 袁雨湉 陈婷婷)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