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洁电能的支持下,宜宾加快了绿色发展步伐。图为宜宾夜景。 视觉中国供图 四川宜宾供电公司改造升级农网,保障茶园用电。 王渤涛 摄 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处长江零公里处,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近年来,宜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加快了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生态示范市、长江生态第一城的步伐。在宜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四川宜宾供电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工作部署,大力推广电能替代,主动对接新能源项目建设,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为地方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能。 投运智能岸电 长江绿色第一港呼之欲出 1月25日下午5点,在四川宜宾港码头作业服务区,一艘千吨级的货轮——五粮液安吉01号集装箱运输船缓缓地靠近3号泊位。 52岁的船长李明亮和船上两名工作人员娴熟地系好船舶缆绳,将3号泊位的充电电缆接入船上接口,随后,一名工作人员攀爬上码头,将电缆接入充电桩电源插座,用力拧紧电缆头的密封盖,掏出电卡在屏幕前刷了一下,岸上的电能便输送到了船上。从打开岸电桩屏幕盖到刷卡充电,前后仅几秒钟,安吉01号船舶便用上了岸上绿色清洁的电能。“岸电环保省力、又省钱,像我们这样的船,用岸电一个月可以比烧油节省一万多元哩!”李明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李明亮尝到的甜头得益于今年元旦前夕在宜宾港投运的港口岸电智能充电系统,这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四川境内安装的首套港口岸电智能充电系统,共投资69万元,为宜宾港码头4个泊位安装了8个充电桩,总容量320千瓦,能充分满足进出、停靠港口船舶的用电需求。 港口岸电智能充电系统落户宜宾源于2018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力推进长江大保护岸电工程建设。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在技术、标准、产业等方面优势,会同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强化高位推进工作机制,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 宜宾港地处长江沿线,是四川省第二大港口,根据规划,到2030年宜宾港货物吞吐量可达7537万吨,将建成四川第一大港。自2010年6月宜宾港建成投运以来,靠港停泊的大量船舶用电一直都依靠船上自有的柴油发电机,不仅成本高、效率低,而且产生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严重破坏长江沿岸的生态环境,周边群众饱受污染之苦。 为全力推进港口岸电绿色环保新技术落户宜宾港,打造长江绿色第一港,宜宾供电公司积极与宜宾港集团有限公司对接,就港口岸电智能充电系统建设、投资、营运及资产管理达成了一致性建设投资方案。宜宾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李强介绍说:“我们充分整合政府、设备制造商、第三方服务、金融资金支持等资源,运用‘互联网+’技术,建设船舶码头港口岸电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涵盖计费管理、设备运行监测、泊位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等模块,可与使用同类岸电设施的港口联网营运,实现对岸基供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监视、信息采集等运营管理,全面提升港口岸电营运管理智能化水平。” 记者了解到,宜宾港港口岸电智能充电系统投运后,预计每年将为船舶减少燃油成本120万元以上,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标志着宜宾港进入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新时代。 不仅岸电备受青睐,电动汽车也在宜宾港得到了广泛使用。“现在宜宾港水上漂的、地上跑的,用的都是清洁电能,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大大推动了宜宾港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宜宾临港区管委会项目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消纳清洁能源 环保发电项目扎实落地 走进中电海诺尔(宜宾)环保发电公司,透过总控室的监视屏,记者看到了像抓娃娃机一样的垃圾吊正在抓取垃圾池里的生活垃圾。通过监视屏,工作人员可以掌握垃圾所在的位置,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准备。 “通过垃圾焚烧发电方式,在消解垃圾的同时也可转化为清洁电能,现在我们公司每年的发电量可满足宜宾20万人的使用,每年可节约标煤4.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9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4000吨。”中电海诺尔(宜宾)环保发电公司总经理黎明介绍说。 近年来,随着宜宾城市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迅速增多,给城市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困扰。为解决垃圾处理现有能力不足这一问题,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现代化的、污染少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项目十分必要。中电海诺尔(宜宾)环保发电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项目应运而生。 “现在我们公司主要为宜宾市两区八县处理生活垃圾,日处理垃圾1400吨,日上网电量42万千瓦时。”谈及项目的投运过程,黎明坦言这离不开宜宾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 据了解,2013年2月,该垃圾发电项目启动可行性研究工作,宜宾供电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所承担了该项目的电源系统接入工程及该项目城南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间隔扩建设计工作。 “接到设计任务后,宜宾供电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所成立了设计项目组,从工程前期的接入系统方案到后期的施工设计,各专业人员相互协作,为编制完成该项目的可研文件及初设报告加班加点工作,在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任务,顺利完成了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对该项目的设计审查,为该项目的电源顺利可靠引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宜宾市民开启绿色新生活创造了先决条件。”宜宾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中电海诺尔(宜宾)环保发电公司占地130亩,项目投产后,年处理垃圾能力43万吨,发电1.5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4.6万吨,发电电量接入宜宾电网,变废为宝,为宜宾市民输送了清洁电能。 保障电力供应 绿色茶园飘香 宜宾种茶历史悠久,3000多年前,宜宾就有“园有芳茗”和“贡茶”的记载。 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宜宾的茶树在全国茶区中发芽早、采期长,其鲜叶嫩度高,芽毫披露,制成的茶叶香高味爽,极受人们的青睐,加上采摘及时,制作精良,上市快,因而形成了“早、嫩、快、好”四大特色。 1月28日,记者来到宜宾市翠屏区明威镇明威村茶园,漫山遍野的茶树宛如绿色的海洋,令人赏心悦目。茶农们正忙着给茶树修枝剪梢,耕土除草,为即将到来的春茶上市忙碌着。 明威镇水资源丰富,林木苍翠,土地肥沃,有着“天然氧吧、秀美山乡”的美誉。这里距宜宾市中心约30公里,区域内以丘陵页岩地质地貌为主,主产茶叶、油樟、花生等农产品,成为四川省“十大最美茶乡”之一。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明威镇着力打造乡村生态农业观光基地。 “现在,种茶、制茶都采用电气化设备,你看,这是智能化机泵喷雾灌溉系统,通上电,按一下按钮,就可以自动灌溉茶园了,再也不用担心干旱时坡地茶叶产量上不去了!这多亏了供电公司的支持。”明威村村支书文宗云高兴地说。 明威村以龙坡山为中心,规模化种植早茶苗500余亩,并新建了茶叶加工厂就地加工茶叶。但茶叶大面积种植后却面临着丘陵页岩坡地常年遇到的“春干”和“夏旱”问题,坡地沙土因干旱缺水,影响茶叶生长。为解决此问题,2018年8月中旬,该村采取拦沟砌坝的办法新建龙坡山金竹沟大型蓄水池,购进智能化机泵喷雾(灌溉)系统和抽水机泵设备,来解决干旱缺水问题。 文宗云介绍,设备采购回来之后,他们才发现龙坡山山上没有动力电源,仅有1台50千伏安变压器供周边村民生活用电,远远不能满足机泵抽水上山、喷雾灌溉系统和茶叶加工厂共330千瓦的大功率用电负荷。于是,文宗云和村主任胡洪急匆匆地来到宜宾江北供电公司明威供电所,寻求解决使用机泵喷雾灌溉系统和茶叶加工厂使用动力电的办法。 宜宾江北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了解到情况后,当天便到现场勘测,发现情况较为复杂,需立杆架线,增设线路与变压器,调整区域电网结构,增大供电载量。只有增强用电可靠性后,才能满足大用电负荷的需求。”尽管问题很棘手,但为了支持茶园的绿色发展,该公司决定调整农网工程项目,优先保障明威村茶园灌溉系统和茶叶加工厂的用电需求。 2018年11月,经过4天的艰苦奋战,宜宾江北供电公司施工人员新建立15米高的电杆5基、12米电杆2基,架设560米、340米10千伏线路各1条,分别主供金竹沟蓄水池、茶叶加工厂用电,并在两处安装了400千伏安、125千伏变压器各1台,成功解决了茶园的用电难题。同时,宜宾江北供电公司员工还对提灌站附近的低压线路进行了优化布局。 不仅是明威镇,在充足电能的支持下,宜宾市的茶产业走上了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宜宾市按照四川省千亿茶产业战略部署,深化绿色生态茶产业布局,全面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户持续增收。2018年,宜宾市春夏两季茶叶产量达到5.8万吨,实现茶业综合产值136亿元。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宜宾供电公司积极落实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018年拓展电能替代项目106个,替代电量1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8.73%。下一步,宜宾供电公司将继续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目标,科学布局电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助力当地实现绿色发展。(许天骄 孙吉勇 陈刚 王渤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