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妈!”“打了10多次,才打通你电话。”“我这边手机信号不好,你和爸爸还好吧?”“我们都好。今天中秋节,你怎么过节呢?”“嘟……嘟……”             这是9月18日中午,在全球海拔最高的500千伏新都桥变电站,一通没有打完的电话。             接电话的是30岁的杨厚儒。因为手机信号若有若无,别说中秋团圆,和家人在电话里好好聊聊都是件艰难的事情。      500千伏新都桥变电站是“新甘石”联网工程的起点和重要枢纽站,肩负着甘孜北部8个县30万人的供电任务。杨厚儒和另外10个平均年龄仅28岁的小伙子,常年孤身在这里,守护着藏区电网的安全。 500千伏新都桥变电站   一通没有打完的电话   杨厚儒戏称他们的班组是“和尚班”,11个清一色的小伙子,最大的年龄35岁,最小的仅25岁。在来变电站工作之前,大部分人还从没到过高原。结果一来,挑战的就是全球之最。 “和尚班”的5个小伙子   新都桥变电站位于甘孜康定新都桥镇,站址海拔3500米,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的500千伏智能变电站。新都桥冬季持续时间长,气候严寒,历史最低温度达零下32℃。   低压、缺氧、严寒、大风,比艰苦的环境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常年只身在外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无数个寂静的日子,孤独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变压器的嗡嗡声是他们唯一的朋友。         中秋节当天,这通没有打完的电话勾起了杨厚儒的伤心事。   杨厚儒的老家在贵州六盘水,2014年加入新都桥变电站“和尚班”,就和家人聚少离多。不久前妈妈打电话说,奶奶住院了,老人家多年疾病缠身,身体很虚弱,希望让他尽快回家看看。但是中秋节万家团圆之际,他却只能选择坚守在工作一线,保障电网安全,点亮万家灯火。“其他都能忍受,最难受的是对亲人的愧疚。”杨厚儒默默拿起了巡检的工具,转身开始了每天例行的巡检工作。   海拔3500米的中秋节 9月15日中秋节,小伙子们在变电站坚守   刘洪脸上已经晒起了“高原红”,黢黑的皮肤看起来很像当地人。31岁的他已经连续参加了500千伏康定变电站、500千伏甘谷地开关站、500千伏雅安变电站的筹建,现在在500千伏新都桥变电站担任值班长,已经连续7年中秋节没有回家。             其实是有轮休机会的,不过刘洪都让给了其他的同事。“我已经习惯了,站上还有很多80后、90后的兄弟,很多都是独生子,他们比我更需要回家。”   一句简单的“都习惯了”,说的轻描淡写,其中又有多少心酸。             而回家的路途,也是那么的长,最短的要颠簸10个小时,最长的在路上足足要走两天。30岁的张钟文说,他从新都桥变电站投运开始就在这里负责运维,最远只是买菜到过镇上。听说塔公草原很美,离这里也只有二三十公里,但一直没有去。“平时上班没时间,一轮休更想赶着回家。”             来自绵阳的袁勇,脸上满是阳光,“朋友们都说我在微信朋友圈晒的照片最漂亮,蓝天白云成群的牦牛,可日复一日待在这里,我现在对牦牛的感觉,只剩下了难闻的味道。”             变电站内也是天堂 小伙子们正在变电站内例行巡检   今年的中秋节有所不同。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文化进班组中秋不孤独”活动走进了新都桥变电站。给“和尚班”带去了亲人的视频,带来了一场唱歌都缺氧的中秋晚会。尽管说起孤独和辛苦,小伙子们都轻描淡写,但听着亲人的声音,看着亲人的视频,小伙子们绷不住了,红了眼眶。             28岁的胡显明刚来新都桥的时候,那会儿晚上是没有灯光的。现在看着镇上的灯火通明,与天上的圆月交相辉映,胡显明感慨地说:“变电站外是摄影家们的天堂,变电站内也是天堂,是藏区经济发展的天堂。”             辛苦我一人,点亮千万家,“和尚班”小伙子们的坚守换来了佳绩。截至目前,500千伏新都桥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600余天,累计往藏区输送电量超过4.4亿千瓦时。11个平均年龄28岁的小伙子,实现了操作零失误,成功处理500千伏线路跳闸事故2起、220千伏跳闸事故6起,确保了藏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关资料:   500千伏新都桥该站是“新甘石”联网工程的起点,是“十二五”四川藏区电网建设的重点项目。该站建成贯通了甘孜北部电网与四川主网的联系,保障了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同时,为该区域丰富的水电资源提供了汇集点,使该地区多座大中型梯级电站和大量小水电共约161万千瓦的清洁水电得以顺利送出。                                                                                                                                                                         《四川日报》记者 李欣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