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四川攀枝花供电公司援建的凉山彝族自治州110千伏固增变电站35千伏配套工程进入竣工验收阶段。该公司“三区三州”35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项目临时党支部在推进工程建设过程中,与当地供电公司党支部结对共建,组织党员冲锋一线—— 6月23日,四川攀枝花供电公司“三区三州”35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项目临时党支部配合运行单位凉山供电公司开展110千伏固增变电站35千伏配套工程竣工验收。 去年3月,攀枝花供电公司援建的凉山彝族自治州110千伏固增变电站35千伏配套工程开工。去年4月25日,攀枝花供电公司党委成立“三区三州”35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项目临时党支部,在110千伏固增变电站35千伏配套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高质量完成110千伏固增变电站35千伏配套工程援建任务提供坚强的保障。 把党支部建在工程建设一线 “每一个上山的人员都应该带上一根棍子。它既可借力也可驱蛇!” “上山必须结伴而行,必须走新修的马帮路。山上的小路太复杂,不可以图快走捷径……”4月1日,在项目临时党支部党员大会上,每一名党员针对在110千伏固增变电站35千伏配套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提出意见建议。 在3月底到6月中旬的攻坚期,项目临时党支部每周开展工地夜校,以书记讲形势、骨干讲技术等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穿插业务技能、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实现学用结合;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根据项目重点任务和完成时限,绘制作战图,研究攻坚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党支部是临时的,可党员学习、发挥作用不能临时。临时党支部通过组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引导党员自觉用最新的理论武装头脑、推进工程建设。”项目部经理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吕鑫说。 3月23日,攀枝花供电公司党委制订了关于在“三区三州”木里固增35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项目临时党支部深入推进“党建+”工程的12项措施,要求临时党支部严格对照执行,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履职基础,不断提升工作实效。 “现在大家长期驻扎在工地,长时间远离单位和家庭在外施工,临时党支部就是党员之家。党支部书记找大伙谈心、帮助解决困难,党支部成员相互鼓励和支持,让项目组有了家庭的温暖。”施工项目经理、预备党员肖德军说。 4月,项目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共同签订了党员攻坚目标责任书,在党员管理中构建一贯到底、上下衔接、各司其职、协同发力的攻坚责任体系。 结对共建加速工程建设 5月底,110千伏固增变电站35千伏配套工程进入放线阶段,涉及11处跨越放线,需要当地停电配合。这件本来让肖德军有些头疼的事,后来的结果却给他带来了惊喜。他一提这件事,就得到了木里县供电公司的全力配合。“党支部结对共建为全面推进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肖德军说。 5月13日,项目临时党支部与木里县供电公司第一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展党建工作经验交流。 在木里县供电公司的协调下,220千伏茶布朗水电厂5号主变压器于6月1日至4日停电检修,确保了涉及跨越施工的相关线路均处于停电状态。得此良机,项目临时党支部赶紧抓紧时间实施跨越放线,大大降低了放线风险。 山势陡峭,通往线路塔基的路径大多是崎岖坎坷的羊肠小道,机械设备无法进场,马帮运输成为穿越这些道路、进入施工现场的最佳选择。3月份复工以后,攀枝花供电公司共有11匹马参与运输,但是无法满足运输需求。木里县供电公司得知情况后,主动帮忙联系当地居民,新增60匹马用于工程物资运输,极大加快了运输速度。 不畏艰险坚守一线 吕鑫指着身后的色瓦堡山说:“从上面看下来,那座山的山形就像口井,下面是万丈悬崖。我们整个工程施工最艰难的33~45号塔基就在这色瓦堡山……”塔基所在位置平均海拔3000米。山上常年人迹罕至,从山脚到山顶没有路。山体倾斜程度达80度,陡峭险峻,马匹不上去,施工人员只有靠架设索道将物资运输到位。 施工方负责人、老党员江辉从3月份就坚守在施工一线。他多次带头往返于这条险峻线路,时间最长的单程需要3个多小时。在一次前往塔基的过程中,他一脚没踩稳便滑落了三四米。他被荆棘划伤了手,腰部顶上了一块坚硬的岩石,尖石差一点就戳进身体。他后来跟人说,当时他心里阵阵后怕,同时不断给自己打气,说:“我是党员,我能。”也是这句话支撑着他组织好施工,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临时党支部的成立,让奋战在木里施工一线的党员能正常过组织生活,有力激发了党员的干事热情,使援建项目部更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吕鑫说。(方昱 尹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