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因工作不能回成都,小棉袄提前送了父亲节礼物,居然还有中、英、德、法、日语,有点小感动!”荣功立发了一条朋友圈,同事、朋友纷纷点赞:小朋友长大了!但作为父亲,荣功立总放不下一双儿女,心里有一丝愧疚和一份挂念。 荣功立是国网四川客户服务中心技术支持一室副经理。今年初,他积极响应脱贫攻坚的号召,报名参加省公司双向挂职锻炼,到国网梓潼供电公司担任副总经理,成了一个不在家的爸爸。 专业专注 成为服务行家 熟悉荣功立的人都知道,他有句口头禅:“认真的人才不会输。”2003年,刚走出校门的荣功立到资阳供电公司参加工作,第一个岗位是计算机技术专责。彼时的计算机虽然算不上新生事物,但绝对是“洋盘货”,荣功立面对的是全单位没几个员工熟悉计算机操作。 认真的荣功立只得查找计算机相关教材,一边自我提高,一边帮助同事们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信息化办公的知识体系。不到半年,他就成了同事眼里那个为人低调、乐于助人的“小荣”。 伴随着信息化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电力营销也急需摆脱手工抄表、收费的传统模式,精通计算机技术的荣功立被委以重任,负责起了营销信息化。他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优势,以专业敬业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线损管理、智能电表换装等重点工作。他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尽快成为营销信息化的行家里手。 为了尽快掌握专业知识,他放弃周末、节假日休息,坚持跑现场、查资料,与同事们不断探讨工作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年的勤学苦练、深耕细作,荣功立掌握了过硬的技术本领,成为省公司系统营销信息化战线的排头兵。 国网四川客户服务中心技术支持一室负责全省营销指标管控,荣功立长期与系统采集上来的数字打交道。在他看来,这些密密麻麻的数字有思想、有温度、会说话。每一次数据汇总,他都会仔细分析差异,在浩如烟海的数据里找到营销业务进一步提升的切入点。经过他的分析汇总,各地市公司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使全省的指标逐步提升。 荣功立先后获得省公司级优秀专家人才、优秀共产党员、教育培训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成长为国网四川客户服务中心技术支持一室副经理。 工作中的“立功人士”,在女儿面前却是“大恶人”。多年养成了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荣功立对自己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要求特别严厉,以至于女儿经常是怨声载道,哭诉自己的“悲惨童年”和其他同龄人的“漫步人生”差距太大。他每次听到这样的抱怨后都是默默地一笑,淡淡的说一句:“苦?《变形记》去参加一下?”。 静心挂职 走进员工心坎 多年的营销信息化工作经历,给荣功立带来了小小的遗憾:不知道每一条数据产生后面,一线服务人员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下一步系统升级的路在哪里。 机会终于来了。2020年,省公司为进一步促进供电企业、直属单位、产业的工作交流,培养适应“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决定开展双向挂职锻炼。客户服务中心也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鼓励员工走出去。加上荣功立在农村长大,一心想为脱贫攻坚出把力,于是主动申请到绵阳梓潼县供电公司挂职锻炼。 他带着 “深入基层,贴近用户,找准营销信息化优化升级方向”的使命,在家庭和工作之间作出了艰难的选择。荣功立经常跟同事们开玩笑:“孩子嘛,丢在地上就长大了。”但跟所有的父亲一样,只有了解他的人才知道,为了一双儿女付出了多少。 挂职之始,一道难题摆在了荣功立的面前。荣功立和梓潼供电公司员工之间似乎隔着“一堵墙”:班组员工年龄普遍偏大,对营销信息化了解不深,不少员工认为他是来镀金的,对他开展工作信心不足。 面对困难,荣功立没有退缩。他开始和同事们同一口锅吃饭,同一间房办公,同一条街发传单,同一块球场打球,同一家“把把烧”撸串每次到供电所,他都认真的听着平均50多岁的老大哥们讲梓潼电力发展史。 短短一个多月,员工们渐渐将这个“外来人”当成了“自己人”。荣功立也摸清了梓潼供电公司的基本情况,开始思考一揽子提升计划。他在他的《挂职周记》中写道:梓潼下属5个供电服务站的整体情况可以用“三缺三不缺”来概括:一缺车辆、二缺资金、三缺年轻人;一不缺啃硬骨头的办法、二不缺打硬仗的担当、三不缺提高服务的需求。 工作千头万绪,挂职期却相对短暂。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能够给基层单位、供区用户带来什么?与当地政府如何相处?能够为省公司营销信息化工作带来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答案,让荣功立无暇顾及家中的儿女。收到女儿的父亲节礼物,让他这个不在家的爸爸十分惊讶和欣慰。 “人生不可重来,人生需要精彩,不负韶华,于你于我”荣功立写给儿女的这句话,也是他多年拼搏的写照。(左为 宋凯) 信息来源:国网四川客户服务中心